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304 4
2008-03-04

由于目前中国居民性投资渠道仍然很狭窄,光光依靠股市,基金市场等方式参与投资,来缓解由于负利率带来的资产贬值。

我认为目前流通性过剩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能够开发出更多合理的投资渠道,来缓解目前内外经济失衡条件下的通胀问题。

但是不是很了解,国外有哪些投资渠道增加普通居民的理财方式?或者目前其他国家采用,而我国没有采取的理财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3-4 15:14:00

是老百姓要投资,还是你要投资?

老百姓投资——要证监会批,等吧

你要投资?——去看看商品期货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4 16:38:00
如果能介绍一些国外的融资渠道,最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0 18:46:00
私募基金国外发展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2 22:52:47
与美英等国相比,德国老百姓在家庭理财中很少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即使近年来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持续高涨、德国经济显著复苏,证券市场新增开户也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外籍股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股民人数仅占本国人口总数的7.1%,而这一比例在英国为23%,美国为25%。德国人为什么不热衷于炒股呢?

    将避险作为投资的首要考虑

    “德国人向来以理智、冷静著称,一夜致富的股市梦想很难打动德国老百姓。”在柏林证交所工作的王岩首先从民族性格出发给了我们一个解释。长期从事德国经济报道的自由记者奥尔舍夫斯基女士则说,无论是德国老百姓,还是企业家,在投资时都将规避风险作为首要考虑,没有八成把握很难作出投资决策,在购买股票上也是如此。

    据奥尔舍夫斯基介绍,“炒股不是德国家庭理财的主要选择。完善的保险制度给了德国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教育、养老等也都不需要大量资金,德国老百姓并不把股票投资当作收入的主要来源”。她举例说,在美国,法定养老金占一个普通退休人员家庭收入的比例为45%,企业养老金为13%,私人投资获益为42%。而在德国,这一比例为法定养老金占85%,企业养老金占5%,私人投资获益占10%。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私人投资对美国人的老年生活相当重要,而德国人则完全侧重于法定养老保险金。

    另外,德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使得德国老百姓月收入的大部分必须用于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德国就业者每月要缴纳各种保险费用占月收入的比例分别是,医疗保险约14%、护理保险2%、养老保险19%、失业保险6%。因此,普通工人手里能够用来投资股市的“活钱”、“热钱”并不多。长期以来,德国老百姓所谓的投资方式都相当保守,资金投向大都是风险较小收益平稳的人寿保险、传统储蓄或购买住房。

    直接融资不是企业融资主要选择

    “德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市直接融资不是德国企业融资的主要选择。”德国一家投资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比恩施蒂尔介绍说。因此,德国企业、银行发行股票数量较少,老百姓也就“无股可炒”。从统计数据来看,德国银行贷款数额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0%,是美国的两倍;而德国股票市场市值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与美国大约130%的比例相去甚远。

    德国实行“全能银行制”,银行既可以经营存贷款业务,又可以经营证券业务。这使企业感到在证券市场上直接筹资不如从银行贷款简单易行。同时,银行也希望通过贷款来直接控制企业,而不鼓励企业参与证券市场。除少数巨型企业外,中小企业实际上是德国经济的骨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就业占全部就业人口的70%以上。但这些企业主要是家族企业,考虑到上市透明度限制和收购威胁等,这些企业大都拒绝公开上市。

    “全民炒股”教训惨痛

    德国政府和证券交易所也曾试图吸引普通老百姓参与股票投资。在1996年到2000年,在联邦政府私有化改革的推动下,德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炒股热。从1996年到2000年,号称“全民股票”的德国电信股票每股股价上涨了7倍多,达到相当于每股104.90欧元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长,从2000年开始全球高科技股大面积滑坡,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德国电信的股价又从高位下跌到每股8.14欧元,其间法兰克福DAX指数从8136点跌至2188点。全民炒股的热潮以惨败告终,直到现在,很多当初孤注一掷的小股民还没有恢复元气。

    股市的暴涨暴跌令许多德国人对股票交易退避三舍,德国人普遍认为投资股市是基金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目前个人投资者也主要是通过购买债券、基金、保险等间接“投身股海”。在国内股民投资并不活跃的情况下,德国证券机构大力推行国际化战略,如法兰克福股市实行现货、期货和结算一体化运作,吸引了全球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

数据显示,美国基金持有人自上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年到4年左右,这反映了美国投资者将基金视为时期较长的理财工具,而非短期炒作,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投资选择品种很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方式应有尽有。在美国,股票和

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对投资大众来说,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就是购买共同基金。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约有48%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达96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数的1/3。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70%的基金投资者至少有10年的投资经历,投资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家庭平均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从投资者角度看,这是一个投资意识、能力、经验和年龄都比较成熟的群体。

    美国人为何如此青睐共同基金,这要从其市场收益和投资安全性以及美国的养老金体制说起。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平均有近80%的受调查基金持有人表示,共同基金优异的市场业绩是他们青睐共同基金的首要因素。2006年,美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高达15%,是当年银行利息的3倍,也是3年来最好成绩。其中,投资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的基金回报率更是高达36.9%,让其持有人笑逐颜开。

    美国人热衷投资共同基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回避直接投资股票的高风险。虽然投资股票通常比投资基金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在资本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民众通常对数以千计的股票和债券无所适从。如果购买基金,可以让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来替自己完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实现投资的多元化,以分散投资风险。

    调查显示,42%的受调查基金持有人表示,因为股市波动风险太大,他们选择比股票更安全的共同基金。

    美国共同基金的蓬勃发展,与其养老金体制也是密不可分的。自1981年以来,美国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养老金体制得到迅速发展。员工从其工薪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放到个人养老账户里,企业也相应地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到员工个人的养老账户里。按照美国税收制度,这部分资金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即个人和企业为养老金账户缴纳的费用从应纳税基数中扣除掉。所以,一般美国工薪阶层人员会尽可能往其养老金账户里多存钱。

    在参加养老金计划的员工中,有59%的人选择了基金投资。调查显示,养老金在共同基金中的资产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目前的约40%,成为基金最大的投资者。

    在投资理念上,一些美国人的投资哲学是看好就长期持有。数据显示,美国基金持有人自上世纪80年代牛市以来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年到4年左右,这反映了美国投资者将基金视为时期较长的理财工具,而非短期炒作,他们通常不会随短期市场波动而频繁进出。

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以及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痛楚之后,日本股民的心态逐渐平和起来,一般人都能够理性地运用手中的余钱进行股票等投资。

    日本茨城县一位有多年炒股经历的家庭主妇山下女士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她的“理财经”。她说,家庭理财最关键的是要量力而行,

只有在心理负担较小的情况下,才能心平气和地运用手中资金为自己带来利益。

    在山下看来,所谓量力而行就是指炒股理财一定要用余钱,即每个月的收入,除按月缴纳各类保险外,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家庭储蓄以备子女上学所用和应付不可预见的开支,剩余的部分则用来投资股票或购买国债、基金等。山下说,日本股民大都能像她这样合理地运用家中的余钱进行理财,并将理财收益用于购物或旅游以丰富日常生活,但很少有人用家底投资股市去冒险。

    “分散投资”是人人皆知的理财秘诀。山下女士不仅购买了日本大企业的股票及国债等债券,而且还购买了外国公司的股票,这样不会因为投资过分集中而造成大的损失,同时也便于更理性地判断行情,作出合理选择。她认为,在选择股票时要有长远眼光,应购买大公司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行业的股票,尽量避免购买受外界影响大或比较稳定却升降幅度小的股票,因为这两类股不是风险大就是不易获利。
山下说,由于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而且日元持续走低,最近通过外汇交易获取利差的投资方式很流行,她也准备加入到这个行列。

    山下还向记者介绍,在日本,股民一般都通过网络委托证券公司等专业性公司进行股票和其他投资交易,因为日本公司里的电脑设定了限制程序,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不允许职工上网从事与公司业务无关的事,所以上班族一般是事先在网上设定好自己买进或抛出的标准,股市开盘时证券公司就会按照股民的意愿代为交易。因此,尽管日本的股民很多,但不会因炒股而影响各自的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