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0-12-9 13:09:56
好书。非常好!威廉森的宏观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1:01:54
想看看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0 12:20:31
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威廉森的教材中有些地方没怎么提,需要补充。

第一个就是资本的拥有者,威廉森设定为资本被厂商拥有,这一设定便于分析投资行为,在新凯恩斯经济学中也经常用。但是,在RBC理论非常地不常用。威教授完全应该提及一下另外一种主流设定。

第二个是货币供给过程。对M0的确定都不算完全,或者说,威廉森只提了通货的供给,而忽略了准备金,至于M1的银行创造货币,完全没提。没有Mishkin和Sachs学习经历的同学很可能被误导。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威教授提及了Helicopter drop和Friedman rule,还有规则货币政策,以及处于经济周期核心地位的cia模型。

第三个是忽略了新凯恩斯经济学。教师在授课时应务必补充Dixit-Stiglitz模型,以及基本的Calvo+调整价格成本的价格黏性模型,还有就是黏性工资模型(至少要介绍Taylor黏性工资模型)。

第四个,在search理论中没有介绍匹配函数,以及Nash议价下的名义工资决定机制。

第五个,IS-LM模型仍然是凯恩斯方式提出的,但是被归入了新凯恩斯,这容易产生误导。

第六个,面对老凯恩斯研究方法的“吸血鬼的十字架”——Lucas批评,威教授好像都没提提。


总之,越是做RBC出身的,就越应该强调货币模型以及新凯恩斯经济学。威教授可能是觉得篇幅不够了,才有所省略,我觉得在第五版中他可能会加上这些内容。


另外还有一个研究方法上可能存在的误导:

第一,新古典宏观应该一个Euler方程打天下,而不应该太过于借助于静态性的图形研究。这样首先会让人觉得这些因素的机制是有因果性的。另外就是难以展示闲暇跨期替代和资本积累这两个最重要的传播机制。

第二,如果应是要用图,愚见是,判断经济周期的成因,最方便的办法还是AD-AS。所有的理论都可以被归入AD或者AS中的一个因素。威教授用劳动市场的一个图来分析,可能会容易落入IS-LM的窠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2 16:59:03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8 17:14:43
个人觉得 这本书是中级宏观里面最好的一本 读了这本书 你会觉得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其他的书没感觉有这样的效果....说扯淡也不为过 当然这本书有难度 需要仔细品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19 02:42:08
這本書是中級宏觀難度較高的教科書, 更著重數理思考, 與研究院教材接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3-18 22:09:38
谁有斯蒂芬 威廉森的 习题答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17 17:32:40
猪人 发表于 2010-11-11 22:30
八天看两遍倒是有可能,对于有能力在经济研究上发文章的教师来说,8天看2遍没什么不可能。

本人是学过了 ...
Barro的宏观经济学(仅限第五版,因为那本现代观点是一本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教材,很明显有抄袭威廉森的嫌疑)。

____  赫赫,这个嫌疑怎么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3 11:35:24
新古典主义风格中级宏观教材的经典之作,值得下功夫学习,为高宏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3 01:33:43
ha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