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708 8
2014-03-04
        近几日有几件投稿的事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大家也帮着想想办法,谈谈经验。
     某期刊投稿近三月,眼见大限已至,打电话过去问编辑,编辑接到电话好像我打错号码似的,好像投稿这事压根儿就没发生过。说了半天来了依据,编辑部的自动回复你收到了么?我说收到了,对方说那就证明你可以考虑转投了。个人有个习惯,有同志也批评过这样不太礼貌,就是邮件投稿时设置定时发送+已读回执。多数期刊至少是打开过邮件并收到已读回执,当然不是说没有已读回执就没有打开过。但是至少就这家期刊来看,从未打开过的可能性大。这叫什么呢?拖稿,硬生生的拖到三个月审稿期自动结束。
    还有更狠的。去年3月份有篇文章投某C刊,6月份接到纸质版《用稿通知》,拟于2013年12月发表。去年10月份与主管编辑联系,说是因为审稿流程问题可能要推迟发表,预计在今年5月份。前几天我翻出了10月份的编辑回信,语气中有很多不确定性。每次联系编辑 都是要给主编汇报。一汇报就是没有消息了。主管编辑应该说是个挺热心的人,以前每次发邮件都是很热心的回复。这两次询问刊期,也不回复了。这说明样刊到手之前,投稿中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事儿。
     所以说,学术界也是江湖,武术高低是根本,但单打独斗也不行,没有自己的组织和运作,难成大气候。因此一次成功的投稿过程=文章质量+选对期刊+运作得当+关系到位=样刊到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4 19:54:30
选对期刊+运作得当+关系到位很重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4 21:48:47
你这经历不代表普遍性吧,要不然也太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4 22:00:47
因此一次成功的投稿过程=文章质量+选对期刊+运作得当+关系到位=样刊到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5 06:36:10
支持楼主。我的几篇文章都是被主编终审毙了,说明偶然性还是蛮大的,有时不得不看运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5 09:55:03
可以确定的事:如果他们说退稿,那就一定是退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