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小编说】:本文是【爱问.夜话】怎样“读”财经新闻?的姐妹篇,想知道财经新闻幕后的操盘故事?想知道主流财经媒体的写作模式?想探寻财经媒体的思考视角和着眼点?OK,小起在这儿收集并归整了相关资料,对10位国内较有影响的财经媒体总编的编辑理念、编辑经验、他们公开的谈话或采访,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帮大家领会到那些财经新闻背后的“真相”,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到经管学习中去。
【爱问就有答案】:好问题,好答案,爱问造。缘于爱问,勤于思考
【本文姐妹篇】 :【爱问.夜话】怎样“读”财经新闻?读经+见地+思考【众人芸】
第一位出场:《财富时报》总编辑杨博(这是他在做客新浪聊天室的访谈整理)
------我们是这样的,《财富时报》首先是希望我们给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的真实性,提供的事件的真相,我们不太主张把过多的记者的思想注入到我们的新闻采编当中。所以从总体来说,我们会更加要求记者能够采集更多的信息。然后尽量要约束他们基于自己思想的评论。 从内容上来说,我们首先说时政新闻,已经进入了《财富时报》常规的框架,这也不是一个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做一份财富类的报纸,我们首先要对财富做一个简单的定义,财富到底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个生活概念,那么我们主张财富是一个生活化的概念,生活就是可能跟人类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都进入我们的报道范围,当然作为对财富的报道毕竟有一定的特殊性,从我们来说,我们在满足我们的核心定制叫成就财富梦想这样的基本的基础上,我们首先给大众提供有用的和实用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希望我们给大家提供的就是生活方面更全面的东西,包括对于生活的信心,对于生活的理念这样的东西。也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个生存环境就和时政行为有关系。从表面上来看,我们最大的变化,内容的结构上是把时政新闻纳入常规采编的框架。
第二位出场:《财经》前总编胡舒立(这是她在接受同行的访谈时提出的观点)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这种做综合性新闻的媒体,该拿出什么样的财经新闻给大众读者?经过分析,我认识到这里有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就叫做“读者的需求”,做行业新闻的人把它叫做“大财经”,意思是说,它所涉猎的财经范围大;而在综合性新闻记者看来,它又太“财经”。你看在美国,比如《华尔街日报》,它的记者不一定要是学经济出身的,因为他从小就置身在一个市场社会里,他从小就见过股票,5岁就在电视上看见过股票而且知道投资股票能赚钱。但是对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计划经济社会中的人,在几十年前股票这个概念是非常陌生的,甚至连我们的领导人都不清楚股票。在法国念过书的邓小平都曾经觉得股票神秘,这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 我讲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财经》非常关注国外对中国一些问题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做文章最主要的是,不能用简单化的方法去回答那些复杂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样用专业的语言、多元的角度来表达中国转型中的形象,告诉世界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社会是成长的、向上的,同时是有它自己的困难、挑战甚至创伤。
第三位出场:《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这是他在谈财经新闻的编辑方针)
------报纸定位:一张全国性、市场化、权威、主流的财经商业报纸。是以财经为中心、为特色、为主体的日报,是财经化的日报,是用财经眼光看世界同时也影响财经世界的日报读者定位:三最人群——最具决策力,最具消费力,最具影响力。他们构成了中国最有价值的阅读人群。我的理解和概括,可能就是指中国最有权、最有钱和最有势的人群。编辑理念:权威、独立、责任、专业。
第四位出场:《经济观察报》何力(这是他在谈办报理念)
------对于财经报道和财经评论来说,“我们的理念是‘理性、建设性’,它意味着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盲从、不骄傲”。“理性是什么?理性就是注重思考、讲究方法、客观公正、准确如实,同时具有职业精神。”“何谓建设性?建设性在我们看来核心的东西就是理解、尊重,未来导向和相互承认;主张以积极正向的心态看事物,以渐进、重过程、可持续并留有余地的技术方法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强调扩张性、非零和、用增量来解决存量问题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目标群体的利益最大化。”“理性、建设性”也是一种中庸之道,在更广阔的意义上超越了激进与保守。中国不缺左派,也不缺右派,但缺中派。传播主流的财经视点和财经新闻的社会责任感.
第五位出场:《经济日报》总编冯并(这是对他做客新浪时的访谈整理)
------我认为财经类的报纸诞生是必然的,而且作用也是巨大的。比如说宏观经济报道,这就是一个领域,包括经济走势的判断,市场的分析,结构调整的分析,重大战略决策分析等等方面,特别是判断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方关系密切的经济指标。第二是财经报道,一个是财政经济的财经,还有一种是财政金融,口子更小一点。第三是体制经济新闻,或者说是经济体制改革动态报道,这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特定条件下的经济报道领域,读者的关注度是最大的。第四是区域经济报道,有自身的规律。第五是产业经济报道,更具体,刚才说的房地产是产业经济报道中的一个小的分支,比如说钢铁、汽车、机械、电子、饭店、餐饮、会展、金融、保险等等,都属于具体特定产业行业的。第六是企业新闻报道,又是一种类型。第七是市场报道,市场整个的变化,价格、走向、供求关系的变化,购买力消费水平的升降,往往也是群众非常关心的事情。
第六位出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赵彬(这是对他聊天实录的整理)
------《中国经营报》的办报风格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有用”。“务实”和“有用”风格的确立缘自对“读者为什么读报”的一种认识。读者为什么要购买一份报纸?为什么要读报?大家都知道三个需求,首先是对于信息的需求——对于资讯、新闻的需求。二是对于服务的需求,三是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中国经营报》作为一张财经类的报纸,它在满足读者休闲娱乐需求方面有天然的弱势,换句话说不是《中国经营报》的功能。另外两个方面,提供新闻资讯、提供服务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要提供服务、提供新闻资讯,需要跟读者的需求对位。。《中国经营报》的读者定位是中国的商务人士、商务管理阶层。商务阶层,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存在于政府部门,政府的商务管理部门,或综合部门的商务管理职能、角色。另外,学界,比如经济学者、经济、商业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其他关注商业活动、或者未来的商务活动的参与者。商务阶层存在于政界、商界、学界。但是在这个范围中,我们还是强调具有一定决策权的管理者。我们的核心读者是商务人士中间的商务管理阶层,但是我们也兼顾一般的商务人士。 不同层次读者群体的需求也有层次上的区别,高中低端的读者群需求层次也是各不相同的。高端读者有高端需求,比如对理论的需求、知识的需求,对国家政策、法律、大政方针的需求,同时他们也还有上街理发、洗澡、按摩等所谓低端的需求。高端读者有低端需求,低端读者也有高端需求。从位势上说,我们关照的是所谓的中高端读者;从需求层次上说,我们关照的是不同读者的中高端层次的需求。其中也包括所谓的低端读者群的中高端的需求。
第七位出场:《国际金融报》总编何刚(谈财经类日报的采写)
------《国际金融报》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财经新闻分析,每天8个版。第一版是封面,第二版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新闻和区域性经济新闻,第三版是国际宏观经济新闻,第四版是分析、评论和社论,第五版是金融新闻,第六版是市场资讯,第七版是证券新闻,第八版是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公司新闻。星期五加了财富投资专刊,主要侧重财经新闻的深度报道、服务性的报道,比如外汇、基金的专题报道。同时,我们还加了四个版面——《城市态度》副刊,侧重做金融中心城市的学界思想、生活方式和未来的发展。 尝试是理念。准确、及时、有价值的财经新闻、分析评论和金融市场资讯,应该是财经类日报发展的重点,特别是准确性这一点。
第八位出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谈对财经杂志的思考)
------一份具有160年历史的杂志,至今仍保持着青春活力及旺盛的生命力;一份财经杂志,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专业领域,成为涵盖世界政治、经济、商业、金融、科技、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一份国际性新闻周刊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常让人惊叹不已,甚而被专业人士所引用。杂志的报道内容涉及世界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等时事以及图书和艺术,但以经济内容为主;其报道核心是对政治、经济等时事的评论、分析和预测。 《经济学家》的经济报道内容分为两类。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用于解释事件、现象、变化的原因,以指导经济活动;二是对中长期经济走势的预测,这种预测主要是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做出商业决策提供参考。 经济学家》的经济报道,往往是通过推理和论证,找出种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并据此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另外,对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的报道,虽难免会有西方媒体惯有的偏见,但《经济学家》较其他杂志仍显得比较客观。 《经济学家》对中长期经济趋势预测的基本准确,是建立在对事实准确合理分析的基础上的。如1999年10月30日的一篇题为《夸大其词》的文章,对当时美国的新经济进行了批判;而2000年4月份开始的纳斯达克股灾则证实了其预测的准确。
第九位出场:《经理人》杂志编辑(谈杂志的经验)
------《经理人》并没有像传统意义上的人物杂志那样,更多地报道企业、描写人物,或赋予自己某种使命感,而是扎扎实实,不事张扬,更强调信息的实用性,采用“管理+个人”的模式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以稳健、实在的内容风格在企业管理阶层获得不错的口碑。 然,作为一本面向经理人阶层的财经管理类杂志,除了管理策略、实务等工具性的内容外,关于整个商界的信息资讯和行业的新闻报道也是不可缺少的。试想,如果读者仅仅为了得到管理方面的相对静态的知识,去看相关领域的图书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去买一本财经类的杂志?显然,他们还需要得到时效性较强的、比报纸更有深度的报道与资讯。 而这些方面,恰恰是《经理人》所欠缺的。关于行业层面的报道做得力度不够,犹如蜻蜓点水。财经资讯与新闻报道则几乎没有。当然,,这种扬长避短的策略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是没问题的,但杂志要向一本有影响力的大刊迈进,就必须要不断发展。
第十位出场:《商业》杂志主编陈婷(来自访谈的内容整理)
------《商业》杂志将报道这场仍尚未被足够觉察的革命。几个关键的命题是我们在每月一期的杂志中试图不断发现与强调的。
■ 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图景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哪些重要的趋势将影响我们的商业行为。在这个如此相互依存的世界中,我们必须知道中东的和平进程,或是全球经济在未来5年中的表现。
■ 新观念将怎样改变我们的世界与我们的个人。知识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产品,狭隘的商业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科学、技术、哲学、历史越来越多地引入商业思维中。商业正逐渐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领域,它还与人内心的渴望紧密相联。
■ 新组织的形成。我们的大部分读者,已经是知识社会中的典型代表知识工人,他们依靠自己的头脑生存,他们是自己的雇主。也因此,我们的组织,不管是社会组织还是公司组织,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 新一代领导人的特性与他们创造的时代。每一代人都是自己经验的俘虏,都为我们世界提供鲜明的性格。新的商业革命将需要新的思维,新的词汇,与新的领导形式,而商业领导人是其最重要的表现。
■ 中国特性。我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商业哲学吗?在强调管理学的普遍性的同时,我们将刻意探询,区域特性将如何为管理学教科书增加新的素材。在作出一项决策时,文化的因素将占有多重要的位置。
【小编后记】:
- 感谢各位坛友对本文提供的支持。无所不问,有问共答。
- 对【爱问.趣话】有什么意见OR建议,请与我站短联系!
- 各位亲,积累了什么学习生活疑难问题?想知道更多答案?来爱问踩踩吧l
- 让‘爱问’成为您分享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工具!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
活动奖励方式(同一个群或微博分享算一次,所有截图均需显示分享人数,否则默认低档奖励):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凡分享到其他网站(包括校内网等),帖子保留一天以上的,奖励100论坛币。
4.凡分享超过10次的,另外奖励2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20次的,另外奖励5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50次的,奖励1000论坛币。
5.逢8抢楼,凡回复的楼层尾数逢8,活动结束后,每位额外奖励10论坛币,欢迎抢楼!
6.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更多精彩内容请安装人大经济论坛手机客户端:http://www.peixun.net/misc/app.html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