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政策的解冻,民营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了起来,几乎是一夜之间许多陌生的名字出现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可在前几年鲜有人察觉到这些变化,但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通胀率的走高,我们渐渐的发现钱存活期在银行里几乎无利可图,可是我们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今天又不敢放手去消费,我们的钱除了涌向前途并不明朗的理财产品还能去哪么?在进入13年的下半年,随着民营银行的崛起,民间存款开始大量流出我们的国有银行,淘宝推出的余额宝更是给这阵改革风加了把柴火。大火越烧越旺,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已经动了四大银行的奶酪换句话说已经触动了利益集团,很多人担心这样的政策是否能够持续,因为我们的总理曾经说过,触动利益集团比触动灵魂还难,对于他的这种看法我不敢苟同,古往今来只要民意觉醒,统治集团则必须做出让步,也就是说当我们每个人都认为银行不应该垄断的时候他们就无法垄断,当我们都认为国企不应该有特权的时候,他们就无法特立独行。 
 当下的中国缺乏投资渠道,所以我们除了在银行吃定期的利息,几乎无处可去,而以前由于政策的壁垒和利益集团的垄断,更加主张了国有银行嚣张的气焰,我们的银行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银行,我们的工商银行一个月放贷3000多亿报告居然显示是同比低于预期,由于都是贷款给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这样有保障的部门,几乎是每天躺着就能挣钱,这么封闭的环境已经让我们的银行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还好这些已经成为了过去。
 
 我想大家前仆后继的把钱转存到这些地方性的小银行的时候,心里难免犯些低估,这些小银行靠得住吗?承诺的高利率 会一直兑现吗?我的钱回不来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些小商业银行不大,有的甚至只在一个城市有分行,但他们都是通过人民银行的审查且接受银监会的监管。他们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额贷款公司。有些直至今日还是一些地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他们吸收储户的存款,为小微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把老百姓的钱搜集起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这似乎看起来和我们这些不做生意的大部分人没什么关系,不是给的利息多我想很多人并不一定相信这些小银行,实则不然,我们的钱包渐渐的鼓了起来,很多家庭都买了二套房和车,一些单价比较大的商品逐渐走进了一般人的生活中,难免有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有时候节骨眼上找不到手头宽裕的亲戚朋友,不免吵架生气,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我们有正当的工作和收入证明无需任何财产抵押,你都可以去小银行里贷到一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现金应急,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贷款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的,按合同利率计息,遇法定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付出去去几千块,就把今天的风险平摊到了未来一年,危机迎刃而解。
 
 我们历来不喜欢负债消费,提倡量入为出,这种固有的观念深入我们的骨髓也养成了很多人热爱存钱谨慎消费的习惯,我们的一生时间有限,区区数十年,如果在我们消费能力最强的青年时期因为收入所限而不能享受自己所盼望的生活等到老的时候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大多数商品再买已经没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不把老年人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给年轻人消费以刺激生产盘活经济,先住上大房子然后每月还固定的利息,只要你勤奋努力,工资总是在不断增长的,这样你就可以继续透支未来,也许我说了这么多你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亦或者风险太太,但请你想一想,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我们早已经战胜了饥饿和寒冷,任你食欲再大也不可能一天吃10顿饭,一天换10套衣服,那么没有持续的需求我们的生产要怎么发展呢?这就是很多发达国家今天所遇到窘境,有能力的人不会再买,大部分人没能力消费。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过剩的产能就会被淘汰掉,而关掉的工厂难再开张这就使你损失了更多的未来收入,那么为什么不倒过来,先透支未来刺激生产把生产线留住然后未来赚更多的钱呢?
 
 这就是金融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基础建设投资巨大但是确实发展的基石,钱从哪里来?所以适当的透支未来是一个现代化国家强大的前提。负债使一个人不得不勤奋,花别人的钱只会让一个人越来越懒惰,也许在未来我们要习惯贷款买一只猫或者一部手机,就像发达国家今天的那样,这就需要我们有发达的金融需要有千千万万的小额贷款公司或者是社区银行这样的企业,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