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天厚社交投资
上周五(2月21日)人民币连续第六天兑美元走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人民银行让人民币持续走弱。虽然0.5%左右的降幅看起来很小,但事实上这是人民币兑美元自2010年1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这看起来极不正常。去年,在ZF操纵下的人民币兑美元上涨3%左右,如下图所示:

对于上周人民币为何无故走弱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来看一些主要观点:
一些人认为人民币走弱是中国央行一个深思熟虑的举动,为将来人民币自由贸易做铺垫。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正计划在2014年某个时间以“常规”、“有序”的方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人民币)。《华尔街日报》(收费)报道称,中国央行在2012年4月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前就做了类似举措。
“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最快将在本季度扩大至2%。”中国农业银行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联席主管Banny Lam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
ZF可能正试图通过使人民币贬值的方式打压货币投机行为。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仅对出口不利,而且也引起了贸易货币套利行为。此举动将有助于整顿令中国金融体系越发不稳定的影子信贷系统。
中国央行之所以放宽利率管制也有可能仅仅因为它现在可以做到——因为目前对美元的需求已超过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样的趋势发生在2012年,当时资本逐步流出中国。

人们不希望看到资本外流。资本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保持活力。但从长远来看,不怀好意的热钱目前是维持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这将对金融体系造成破坏性影响(如去年6月的钱荒)。
好在,最近激增的净出口和FDI降低了此事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央行确实在打压货币投机行为,汇率(临时)的削弱实际上反将鼓励更多“赌注”。
正如第一种观点,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这对中国金融改革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性协议。不过有些人发出质疑,认为仅仅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不可能有很大的实质性作用。“除非中国央行给市场更多权力来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否则升值预期不会消失。”招商银行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财新》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