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23 0
2014-03-06

物质与终极同质性

所谓物质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自在实在物的终极同质性的哲学范畴,这种终极同质性,主要而言,是人在其相向运动——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相互转化中发现并提炼概括出来的。
解释:终极同质性,首先是具有一定时空中的同在性,其次是具有相向运动——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相互转化的能力和实现过程,再次是具有逻辑上的同构性和互构性(由逻辑上相同或相似的要(因)素和子(分)系统组成逻辑上相同或相似的模块、按逻辑上相同或相似的关系模式构成,并因此可以交流交换部分或全部构成要(因)素、子(分)系统)。
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无终极同质性、从而无任何同质性的“事物”,要么是根本不存在的,要么是虽然“存在”却根本无法发现和证实的,因而是无任何实际意义的。


哲学中的运动


哲学中讲的运动和哲学中讲的物质一样,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其内涵是指物质所固有的、内外动变的能力及其实现过程,其外延包括宇宙中一切事物所进行的所用变化和过程。
从哲学上看,运动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因为物质运动的能力是其所固有的、无条件、永恒的,而运动的实现形式则是后天形成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从哲学上看,绝对不动不变的事物(既不对外施加运动和作用,也不承受和任何外来事物的运动和作用),要么是根本不存在的、要么是虽然“存在”却根本无法发现和证实的,因而毫无实际意义的。从哲学上看,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哲学如何看待“真空”


从哲学上看,“真空”如真的存在,就只能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及其所具有的特殊运动状态。从哲学上看,“真空”似可定义为一种待“分解”的、暂时不动物(既不自动、也不与它者互动)。在“真空”域中,似可蓄积和储存了一定的能量,也似可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孕育”一定量的运动正负能量(数值相等的正负能量可以相互湮灭)。

哲学中的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内部诸要素之间互动关系(通过交流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实现)。这里讲的互动,可以是直接互动、也可以是间接互动(后者往往要借助互动中形成的、可持续的或瞬时性的互动链、互动网实现)。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哲学版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3476&page=1&from^^uid=2486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