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么多帖子,我也忍不住手痒,想写一写自己的读博经历和体会,文中的观点仅供各位朋友参考,如果有冒犯之处,请各位海涵。文中的思路比较散,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只是希望和各位博友分享下自己的经历。
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2010年本科毕业于某高校,当年进入香港某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本命年(2013年)24岁时拿到博士,现在就职于某金融机构。
先说说关于读博的一个选择吧。有无数人问过我,为什么读博,为什么读博。
首先我要告诫各位朋友的是,如果你是报着不想找工作,规避就业风险去读博,那我劝你,算了吧,你在学校呆个几年,一样要毕业,一样要找工作,躲四年,采取鸵鸟心态,真没必要。
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读博,当然是所谓的带着问题和目的,带着思想和想法去读博,有明确的需求,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从读博中学到什么,这种人,一般只是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去读博的。在工作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感悟,一些想法,然后走上了读博这条道路,我很佩服这一群人,这一群人在追求知识时候的执著与热情,是我们这些本科毕业直接读博士的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楼主当时读博的时候即不是规避就业,也没有那么高大上的理想,只是当时觉得,自己不应该去如何选择。楼主本科毕业的年纪比较小,觉得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想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于是,就走上了这一条路。
经过了几年时间,我在想,其实,有些事情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而我说的开始,就是指,你是抱着怎么样的目的去读博,真心的想和各位亲们说,一入博门深似海,从此深藏功与名。问问自己,自己的家庭,是否可以让自己几年时间能够没有收入(港大的奖学金不低,但也真心只够生活,跟工作的收入没法比),问问自己的爱人或者恋人,是否能够让自己几年都沉浸在学业中,问问自己,是否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否能够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当同学一个个的在你面前炫耀外面花花世界的时候,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在社会上普遍对读博存在争议的时候,你一定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博,否则,你真的很有可能会放弃。
多问问自己,不要人云亦云,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不必苛求太多,如果你觉得,自己沉受不了这个代价,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上永远不是只有读博一条路。如果你决定了,那就开始吧。套用一句话,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放手。
关于博士申请没有什么好和各位分享的,过程极其平淡,陶瓷,考英文,交材料,拿通知,办签证,然后入学, 中间没有经历过什么波折。
有些人总会对自己以前的经历过于美化,好像自己天生就应该成功一样,集万千宠爱与运气于一身,正如小说里面的主角不死论一样。这不科学,我想把一个真实的经历展示给各位亲,我是怎么样一步步熬过博士生涯的。
楼主是一个考试水平不错的人,起码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对自己的考试水平那是相当自负。楼主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逃课。。
当然,来了香港以后,这个习惯我也没改,结果,第一次作业的时候,傻眼了,完全不会做,去看PPT,发现,完全看不懂。
这里就有一个大陆的教学理念和香港的教学理念不同的地方。大陆的教学内容是广而浅,一门课会和你讲很多东西,但是每个内容点都不深(说实话,有些老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自己就不太了解,他也没办法往深了讲)。而香港的教学内容是窄而深,知识覆盖面不会太广,但是觉得会很深,各种变型,各种深入,有些老师甚至直接对着这个领域的开山论文开始讲,这当然得益于这些授课老师本来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所以,你再想靠不去上课,就能够顺利的做完作业和考试,是不可能的,于是,楼主得了人生第一个不及格。瞬间由学霸直接进入学渣行列,失落感可想而知。
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也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楼主大学光忙着实习了,根本没有任何科研经历)。每回开会,都一个头,两个大,导师根本不会告诉你,该干什么,怎么干。与大家想法的不同,你如果没有想法,导师根本不会push你,因为,他根本就懒得理你,他才不愿意在你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呢,所以,一切靠自己。
今天就选择与到这吧,有空再继续,楼主不会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