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总是短暂的,现在股市的红火也许已经让有些人忘记了股市的本来面目:以为遍地是黄金,以为下跌永远是下一波牛市前的调整,以为上市公司业绩真的实质性的改观(有些公司基本面确实好转)。个人以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证券公司股权的青睐,与此前大相径庭。
记得熊市时候的,证券公司几乎成为包袱、大窟窿的代名词,一些上市公司一夜之间因此而轰然倒塌,这些损失也成为投资者的噩梦。那时经纪业务几乎不挣钱,而最能造就暴富神话的委托理财、自营业务,因为市场的低迷纷纷陷入资产缩水和纠缠不清的官司中。投行业务成为少数大券商的救命稻草,小券商或许只有望梅止渴的份儿。风险和亏损总要有人承担,证券公司的股东首先遭殃。而上市公司频频闪现于券商的股东名单中(事实上,有些上市公司做股东是不得以而为之,因为委托理财的巨额亏损收回无望,索性将其转为股权)。可想而知,大额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法回避,于是上市公司纷纷陷入证券公司价值缩水的漩涡。彼时,谁与证券公司有染,就如瘟疫一般,投资者躲闪不及。
所谓物极必反,也是资本市场的顽疾在逐步解决,熊牛转折悄然而至。中国最近一轮股市的疯狂上涨,不仅令国人喜笑颜开,理财意识空前唤醒,而且国际市场也见识了中国的威力(那每年10%的GDP增长不是说着玩的)。各路资金蜂拥而至之时,恰是券商翻身之日,不仅交易量上升手续费猛增,自营、投行业务更是捷报频传(2007年业绩增长10倍以下,在券商看来都有些羞于开口)。曾经的灰姑娘一时间成为众公司争抢的对象。上市公司只要有一点券商概念,必成投资者重点挖掘目标。证券公司股权由此从瘟疫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天使。看看今年以来有多少公司因为持有券商的股权业绩惊人(雅戈尔、两面针、吉林鳌东),还有多少公司已经布局“即将”上市(天知道什么时候会上市)的证券公司股权。好像这年头不拿点证券公司股权,就是不懂资本市场。搞能源的、卖种子的、造衣服的,无不沉醉于投资证券公司股权。真怀疑,这些上市公司会在最高位接了这些股权。大企业的上市已接近尾声,牛市再疯下去恐难实现,那么券商靠什么维持如此丰厚的利润呢?上市公司遇到天使了吗?
让现实来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