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251 0
2014-03-11

     从上游开采情况看,全球钻石开采主要被四大巨头垄断,即埃罗莎(Alrosa)、戴比尔斯(DeBeers)、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Billiton,将钻石部分转售哈利文斯顿HarryWinston)。埃罗莎的钻石采矿范围涉及纳米比亚、加拿大、南非、博茨瓦纳四国;戴比尔斯的开采地点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加拿大;力拓的采矿点主要有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津巴布韦;而必和必拓出售给哈利温斯顿的钻石业务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四大金刚石巨头占据了全球金刚石总产量的70%以上,其余30%来自不到100家较小的开采商。

    图1:四大钻石开采巨头采矿范围分布

    近年来全球钻石开采量走低,钻石年产量从07、08年的160万克拉左右骤降到120万克拉左右并持续徘徊。产量下滑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的辐射影响了世界矿产业,短时期内全球经济衰退使市场对于钻石的需求减少;钻石开采巨头面临的开采技术性难题越来越凸显;以及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意外原因使得部分矿藏产量短期内缩减。但长期来看,钻石矿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或极难再生的矿产资源,其产量逐步缩减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图2:由于钻石矿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钻石生产年产量在逐年减少(单位:Mct)

    2011年钻石开采端收入可达150亿美元,毛利率水平超过50%。由于钻石的价值是建立在它的稀缺性之上,使勘探有利可图,主要勘探、开采商均有较强的有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了较强的垄断力量,2011年,四大钻石开采商对钻石均价提价幅度均超过27%,幅度最大的埃罗莎提价幅度达到53%。

    图3:2011各主要毛钻(粗钻)生产商平均生产1克拉钻石的成本及提升比例


    图4:宝石级钻石占金刚石开采比重仅为10%

    长期以来,戴比尔斯(DeBeers)凭借其稳定、成熟、垄断的开采、销售保持着世界钻石霸主的地位。戴比尔斯(DeBeers)公司只是占世界钻石产量35%的生产者,它也许不会具有对钻石市场价格如此有效的控制;但它在形成一种非常有力的卡特尔方面一直很成功。

    戴比尔斯是世界上另外45%粗切割钻石的惟一市场代理者,建立了其独特的看货商(Sightholders)制度:天然原石由DeBeers依不同等级分成5000个不同的类别,将每一个类别装进划分好的“箱子”。DeBeers事先设置各个箱子的价格和内容结构。每五个星期一次,一年共十次在英国伦敦的Sight大会,只有Sightholders(经DeBeers邀请来购买钻石原石的批发商和切磨商)才有这个权力参与,他们被邀请来观看箱子,而且需以整箱购买且以事先被标计好的价格购买,而一般DeBeers在事先就以设定好何种类级要卖给哪个Sightholders,并不是每个Sightholder有自主的权力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只有被动的权力选择买或不买。Sightholders除了卖给切割工厂外,不能转售他们的箱子内容给其它人,若违规定就可能丧失资格。以这种方式,它形成一种有效的垄断:它控制销售,或者更为具体地说,它控制向世界各地的钻石交易者提供的销售数量。它可以有效地管辖每年所提供销售的钻石数目,它可以做一个垄断者所希望做的事情,即限制产量并由此提高价格,使之高于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可能价格。

    戴比尔斯(DeBeers)的经营模式是:开采出来的钻石原石在经过分类后,交由在伦敦被称为中央销售组织(CSO)的戴比尔斯(DeBeers)贸易公司(DTC)独家统一交易。中央销售组织共有四个交易中心: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戴比尔斯(DeBeers)在这四个交易中心每年举办十次的拍卖,将粗钻石售与全世界各大钻石切割商、钻石打磨商和钻石代理商。戴比尔斯(DeBeers)不涉及钻石加工领域,只出售粗钻石,在交易中,戴比尔斯(DeBeers)是不允许买方讨价还价的,通过这种控制供给的方式来维持和提高价格。这种“单渠道营销模式”是戴比尔斯(DeBeers)公司从事卡特尔销售的核心策略。国际上一些大型钻石开采商已经开始逐步不再依赖非洲供给和戴比尔斯的控制,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掌握了自己的富矿,例如Riointo和ALROSA。这导致戴比尔斯(DeBeers)市场份额走下坡路。过去控制全球钻石市场80-90%的情况已经一去不返,1998年其市场份额落到60%,2003年下降到45%左右,目前市场份额占30%-35%。

    埃罗莎(ALROSA)总部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钻石生产商,2009年,埃罗莎生产钻石32.8Mct产量超过戴比尔斯的24.6Mct,成为全球第一大钻石生产商。埃罗莎由俄罗斯联邦和地方ZF控股,在超过20个国家拥有16000人以上的从业人员,钻石采矿范围涉及纳米比亚、加拿大、南非、博茨瓦纳四国,是世界最大的勘探、开采、销售毛胚钻石的公司,提供世界市场60%的胚钻,40%的宝石级钻石。埃罗莎没有独立的看货商制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制于戴比尔斯(DeBeers),目前埃罗莎正积极的通过一通过签订长期供给合约的方式,增强其自身的影响力。2013年公司与国珠宝商蒂凡尼公司旗下的比利时零售商劳雷尔顿钻石公司(LaureltonDiamonds)签订了为期3年的原钻供货协议。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标志着钻石生产商已开始改变原钻供应模式。基于价格保密原则,双方未透露上述协议的价值。行业分析人士预计,此项交易价值约为6000万美元。埃罗莎总裁费奥多尔·阿列克斯耶夫发表声明称:“绕开包括抛光在内的其他中介珠宝和钻石商,直接与有关大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能让双方稳步推进合作,并提高钻石供应”。埃罗莎还与中国香港珠宝零售商周大福(1929.HK)达成了为期两年的长期供货协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