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制图:何欣
昨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记者会聚焦了全球目光。15个问答中,经济问题成为主要热点。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潜在的金融及政府债风险,财税金融国企改革、影子银行监管、房地产调控等问题,李克强总理都给出了明确答复。我们选取了记者会上的8个经济关键词进行解码,透视20 14年中国经济。
GDP增长:下限必须保证充分就业
解读:调控将重在放活市场而非政策刺激
李克强:去年在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G D 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是有容忍度的。至于接受的下限,那就是这个G D 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
解读:经济学家、中央党校校委委员赵长茂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目标为7%。要确保2020年实现G D 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G D P增速的底线是7%。
“去年在出现了钱荒的情况下,中央并没有放松货币,没有一看到经济下行就采取刺激措施,跟以往不一样,比较好地贯彻了稳中求进的思路,稳不仅是稳政策,更多是心态稳。”赵长茂分析,“但也有一些稳增长的措施,比如改造棚户区,基础设施投入保持增长,取消和下放一些审批项目,以及营改增等,减少企业发展的障碍。”赵长茂表示,去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1%,全国注册企业增长27.6%,G D P也超预期达到7.7%,而且结构也得到改善,消费对G D P贡献率达到50%。
“上述做法预计今年会保持稳定持续。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着重通过放权来放活市场放活企业,并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包括扩大营改增范围,减轻企业负担,以及放开民间投资等等。”赵长茂认为,今年实现7.5%的增速目标没问题,而且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心不会因经济困难多了就发生改变。
他分析,今年欧美经济复苏趋势加强,出口不会比去年困难;同时,服务业比重超过46%,吸纳就业的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新的困难在于高端餐饮业等受政策影响负增长,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加重会降低经济增速,此外,政绩考核体系发生变化,使地方片面追求增速的冲动受到了抑制,由此,“估计今年增速不会低于7.5%,但也不会太高。”
此外,昨天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 .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7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 .8%,均低于预期。对此,赵长茂认为,这很可能受春节因素影响,且不会决定全年趋势,而且当一些指标出现了明显下滑时,中央政府会有一些微刺激措施。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受益于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外需走强,今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实现,并乐观预测可达到7.8%,而宏观政策将保持平稳。
采写:南都记者辛灵
房地产:不同城市分类、分城施策
解读:增加供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克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解读:“2014年房地产市场肯定向平稳方向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在近日举行的观点年度论坛上向南都记者表示,房地产经过前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后,按照需求结构来说,由过去的普遍性的需求,或者严重的短缺,向部分需求在转变。
解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理强调债务是可控的,但仍存在问题,要通过纳入预算规范管理,加强相关监管,“开正门堵偏门”指的正是把不合规的部分“堵住”,倡导正规的中央发债。
牛犁表示,中央有可能下一步通过财税改革解决政府债务问题。比如允许地方试点尝试市政债。“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不足,财力风险小,评估好的,可以去发债。有人愿买就多发,发不出去的说明经营得不好,不能全由中央兜底。”此外,这些债务除了去年摸了下家底之后,都要透明化、公开化,纳入预算监管内。牛犁称,尽管总量可控,但过去几年地方债增速超过20%,增长太快,如果不去规范引导,也会出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6大任务,其中有一项就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毫无疑问,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张晓华
影子银行:监管已有时间表
解读:预计相关文件将在二三季度密集出台
李克强: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我们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
解读:景林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与宏观策略分析师倪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表达了中央管理影子银行的决心,有关影子银行的各类监管文件有望在二三季度后密集出台,届时有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较大影响。而兴业银行[-0.11% 资金 研报]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首先要解决不落空的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张晓华
金融产品违约:个别情况难以避免
解读:刚性兑付已破,但不会有大面积违约事件
李克强:“至于一些金融产品违约情况,我也不愿意看到,但确实个别情况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解读:今年以来,从中诚信托违约危机,到上周的超日债违约打破刚兑,金融违约事件的出现令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将遭遇新一轮的信贷风险危机。
对此,中国银行[0.00% 资金 研报]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看来,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信托及债券类产品,目前信托、债券都已经出现了违约的情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过去存在刚性兑付的预期;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产品(债券)整体发行规模比较大,近年由于经济下行,特别是周期性行业经营情况不理想,现金流出现问题,对到期的债务难以覆盖,进而会出现违约的情况。
兴业银行首席金融家鲁政委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增速回调,政策货币转向中性的过程中,要完成产能过剩的消化问题,必然存在企业破产,金融违约在所难免,个别案件打破刚兑的事件依旧存在,但大面积违约的情况不会出现。
景林资产宏观分析师倪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从近期银行的态度看,对于信用风险确实较为警惕,而进入二季度之后,信托将迎来兑付高峰期,一旦银行信用收紧,违约事件将会逐步暴露。不过,他认为,从李克强的表述看,大面积爆发违约事件情况不会出现。
温彬则认为,下一阶段,针对金融违约,政府首先要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这是防止金融违约发生的一个根本途径;其次,保持信贷和货币的合理水平,避免信用过度抽紧,导致这块风险的提前暴露;最后,可以增加一些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来置换一些高成本的融资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陈颖
土地出让金:要全面审计
解读:加快房地产市场化进程落实
“投资比贸易的影响更大,西方有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投资有警惕,也有意识形态因素,但现在欧盟需要外来投资,且我们有优势。”赵长茂表示,双方合作,利大于弊,趋势还是合作多于冲突。正在进行中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双方都有诉求,都要求对方开放,并且都希望避重就轻,保护本国关键性产业。”白明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加,在欧洲也面临投资障碍和激烈竞争。“投资协定谈判是博弈过程,关键是如何在对抗的同时更多注重合作,寻找相互产业链的镶嵌点,寻找利益平衡点。”
至于高铁、核电等,赵长茂预计,政府会继续加大推出去的力度,并会扩大范围,比如电信设备等。“随着技术升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优势会进一步体现,走出去的项目和领域会越来越多,估计政府有类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