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厚社交投资
中国2月CPI涨幅创13个月最低,而过去一年多猪肉价格大幅下跌,这一迹象表明,经济增长放缓将成为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最大风险,而不再是攀升的物价。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2%,完全符合市场预期。猪肉价格下跌9%。同样表明中国经济疲软的还有PPI指数连续24个月下跌,跌幅2%,略高于预期的1.9%。
不温不火的价格数据或将加剧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而上个月出口增长下跌近20%更是加剧了本周市场的担忧。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至少通胀不构成一种威胁,如果需要的话,中国将有更多空间放松政策以支撑经济。
“当货币紧缩政策没有得到证明是否正当之时,低通胀对市场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铤说。
“低通胀给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缓解流动性紧张,调控利率上升。”
经过30年至少年平均10%增长率的一成不变,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经济开始调档进入高质量增长期,而不再是原有的出口和投资驱动模式。
但转型并非易事。今年的很多数据显示,强大的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开年不利,工厂业务订单量低迷,出口增长乏力,令全球投资者感到不安。
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如果希望达到7.5%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需要放松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
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目标是否成为束缚。中国财政部长本周表示,只要就业充分,完全可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并表示中国ZF已经做好了为改革暂时忍受经济放缓痛楚的准备。通缩威胁?
然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长期以来低迷的PPI指数最令人担忧。连续两年下跌以来,生产者价格通缩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相反,生产者价格指数在2月创下7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价格全面下降,从生产资料到原材料——二者纷纷创下7个月最低记录。
至于是什么原因推动生产者价格下跌分析师们意见不一。有人说这是消费需求乏力的征兆。有人则认为这是由于少数原材料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所致,包括水泥、玻璃和钢。
“短期通货紧缩风险正在增加。”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和周浩在一份报告中称。
“2014年上半年的GDP增长可能会低于7.5%,这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引发进一步的宽松政策。”
没有分析师认为中国将再次推出另一大规模ZF支出计划刺激经济,因为中国仍在遭受2008年、2009年出台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影响。
相反,分析师们认为ZF可能将控制银行间市场利率在较低水平以支持贷款,并增加在某些支持中国新经济发展领域的财政支出,例如环境。
CPI环比上涨0.5%,不及预期的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