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的防疫支出差异显著,规模养殖户对防疫产品的需求变高。2008年之后,散养和规模养殖户防疫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差逐年扩大,年均差异达到约3.5元/头。
图1:散养、规模养殖防疫费用及增速(元,%)

图2:防疫费用占养殖成本比例差在扩大(%)

虽然防疫支出占养殖总成本比例较小,但疫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企业的效益。随着规模养殖户不断注重防疫费用的投入,其将推动行业规模的稳步增长,由于规模养殖户更加亲睐市场苗,亦将提升行业对市场苗的整体需求。
在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的同时,农业人口在缩减、养殖户正趋于年轻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达到流动人口总量的80%。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农机普及率的提高,使部分人从种植业转向畜禽养殖业,其中年长者以散养为主,而懂得科学养殖技术的年轻人以经营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为主。
图3:农业人口减少的同时规模化养殖比例却在提高

这些具备科学养殖知识的年轻养殖户非常认可疫苗支出的必要性,清楚一旦发生疫情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户趋于年轻化有望提高动物疫苗产品的需求。在疫苗供应过程中,产品的运输、储存极为重要。如果疫苗无法在2-8℃的环境下保存,高温会使蛋白失去活性,紫外线也将损害核酸。这都会导致疫苗快速失效,减少养殖户需求。即使产品抗原含量再高、杂蛋白含量再低,也无法抵抗物理环境的损害。
图4:2011年冷链物流占国民总数比重(%)

图5:强免疫苗免费,防疫收费(元/头)

运输不利在于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不成熟,保存不利在于乡镇防疫员重视度较低。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冷链物流占全民总数比重仅约10%左右,与东欧近50%和美国、日本等国约80%的比例相距甚远。
在我国冷链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疫苗产品无法得到全程覆盖,最终造成产品失效和资源浪费。对于招标苗,乡镇防疫员的利益并不与终端产品质量挂钩,造成产品保存不当;而只有市场苗企业为求产品效益,才会极其重视全程冷链储存,这也是市场苗的质量优于招标苗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出于对ZF苗质量的担心,规模养殖场只是象征性的领取强免疫苗,大部分养殖场并不会去使用它,以免防疫不成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基于对疫病风险的防范,养殖场都配有自己的技术员,通过采购市场苗进行防疫。
而对于散养户,强免疫苗虽然免费,但在防疫中心得到的其他服务仍需收费,例如电子耳标、阉割费用、针头等,约4-5元/头。所以,散养户在防疫上仅节省了几元疫苗支出,在养殖效益可观时,部分人会转向购买市场苗以确保防疫质量,这点在我们调研中也得到证实。
总的来讲,养殖户的防疫行为主导着市场需求在招标苗或市场苗之间变化,但整体需求趋势仍会随着养殖规模提高、年轻养殖户对疫苗消费的认可而呈现扩容态势。
市场苗的渗透率与疫病变异速度也有一定关系。养殖业几乎每年都有新疫情发生,且毒株变异速度加快。而疫苗的研发周期较长,所以在疫情加速变异的环境下,现有疫苗可能发生毒株不匹配的现象。比如近几年变异较快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市场上尚无研制成功的H7N9禽流感疫苗,且现有的H5N1禽流感疫苗的防疫效果可能不理想,从而减少其产品需求。毒株的加速变异将缩短企业现有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传统上为4-6年),而市场苗生产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反应灵敏,或有望提高市场苗的渗透率。
图6:近些年我国动物疫病频发

ZF部门也已经意识到,相比市场苗,招标苗的杂蛋白较高、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养殖户领后弃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但介于ZF苗的计划经济特性,在限价招标且标准不高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安于现状并无动力进步。我们认为仅提高口蹄疫疫苗标准无法促进行业全面进步,所以农业部未来有望逐步提高其他四款强免疫苗的质量标准。不过,如果限价招标的机制不改变,难免后期企业间的竞争会再次导致价格下跌并降低利润。
9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首次表示将推进强制免疫财政补助政策改革试点工作,即从原来ZF购买疫苗分发给养殖户的方法,转变为养殖户自行选择市场苗产品,ZF按招标苗全国统一价格进行现金补贴的方法。我们相信这一试点工作,正是基于目前养殖户领后弃用、质量较低等现象而尝试的新型政策,ZF可能在探索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行业向市场苗转型的可行性。
今年ZF或将选择山东和海南两省作为首批直补政策试点地区,补贴品种主要集中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猪瘟等疫苗产品上。直补政策主要针对规模养殖户,在我国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直销苗的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养猪为例,农业部防疫处计划将50头定为规模化养殖标准,在此标准下全国将有65%以上的生猪(约6亿多头)受益于直补政策。
从新政策推广的角度来看,今年只是农业部首次在个别地区进行改革试点工作,短期几年内ZF全面放开动物疫苗市场化的可能性较低。一方面原因,ZF今年刚开始提高强免产品质量标准,大部分企业面临生产设备升级等工作,仍需调整时间;另一方面,在市场防疫体系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若全面进行疫苗市场化发展,行业有可能受到进口疫苗的冲击,导致养殖行业在疫病防疫端被外国企业掌控。所以,动物疫苗行业全面市场化短期发生的概率较小,但逐步退出将是一个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