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狂人 发表于 2014-3-17 09:55 
坛友流水映月:
老师您好,我有这么几个问题。1、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应该有一直上 ...
感谢你的提问。
关于问题1: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有三个前提,可贸易品部门与不可贸易品部门之间生产率差异会导致这两大部类间相对价格变化;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国家,不可贸易品与可贸易品价格之比上升得更快;国际市场上可贸易品价格保持一价定律。如果以该理论作为评价标准,那么还需注意这些前提的因素是否还成立。如不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增速较快,可贸易品价格保持一价定律的条件苛刻等。关于近期人民币波动的原因,有专家指出其对前段时间“虚假贸易”的热钱给予一定的警示,并且改变了以往单边升值的趋势,增强了汇率波动弹性,有利于人民币走出去等。
关于问题2:关于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的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占款;二是通过各种模型特别是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估算人民币“适当汇率”, 模型数值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存在大幅低估。需注意到,贸易顺差不等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顺差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如国外需求因素,加工贸易因素,统计因素等。最近比较热的出口增加值、全球价值链等方面的研究实际上从另一个渠道揭示全球贸易分工关系。
关于问题3:关于劳动力国内流动和国际流动的区别,谈一下个人理解。如仅简单抽象出是劳动力要素,国内流动和国际流动没有什么差异。但考虑到流动性的障碍,可以发现国内流动比国际流动更容易,并且流动的劳动力类型存在差异。从工资视角,国内流动和国际流动的工资议价能力不同。从收入视角,前者计入到GDP,后者计入到GNP。
关于问题4:关于巨额储蓄压低了世界的实际利率水平,如果仅站在储蓄角度谈对利率的影响,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其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总储蓄等于总收入减去总需求,总收入等于总供给,包括了用于出口的部分。而出口又是国外需求。那也可以说是国外过度需求引起的不平衡。这里面实际上也反映了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差别,作为一个经济系统,是很难说某变量一定是推动该问题的原因。
关于问题5:十八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际上对贸易模式转变有了新的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强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开放质量。关于贸易失衡问题,总量失衡可能不是问题,如何实现出口贸易可持续增长,利用好进口提升整体居民福利而是长期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