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这是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在前晚举行的阿里技术论坛上说。马云这番话看来是针对最近传即将出台央行规管互联网金融文件的回应。
说互联网金融去年狂飙一点也为不过。淘宝旗下余额宝天弘基金一下子成为全国最大基金,其惊人增长速度令一众传统金融界目瞪口呆。接下来,各大电商都瞄准这块肥猪肉,不同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接踵而来。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称要求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人行行长周小川也在两会期间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这都让人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两会闭幕后,人行对互联网金融规限马上出台。先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同时叫停条形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近日向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其中有条款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等进行限制。事实上,中央对互联网金融态度如何,大家均摸不着要点。从不同部门动作来看,财金官员对这个新兴产业十分谨慎。
但理性一点看,互联网金融膨胀速度之快,若不尽早加以监管,很可能危及国家金融系统安全,最坏结果甚至是令整个金融系统崩溃。之前地方融资平台、影子银行等,就因为监管不力而形成「金融黑洞」,至今仍为中国经济一大隐忧。业界指,以最近被叫停的二维码为例,二维码技术安全标准并不统一,在支付流程中如何保证二维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及交易不可抵赖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被暂时叫停的主因。
在中国不少范畴一直有「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纪录,如今为互联网金融制定规限,绝对有此需要,但切勿再堕入过去政策怪圈。有专家指,政府监管要把握两条底线:一是对互联网金融及新型支付监管的实施,不能以遏制创新、降低金融效率为代价。二是监管的实施,更不能成为保护既得利益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