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91 1
2014-03-20

来源:天厚社交投资

很难断定中国的下一次债券危机何时发生。随着信托产品已经打败地方ZF融资平台成为首选融资工具,前两周一连串诸如债券违约和债券停牌的事件把中国的公司债推向风口浪尖。

尽管其风险没有信托大,但中国的境内公司债券市场仍然高达近9万亿元(1.5万亿美元)的规模,约占中国影子系统(指传统信贷模式之外的信贷领域)总额的四分之一。美银美林David Cui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不是债券市场的规模,而是刺激债券不断发行的项目——以及这些将给散户投资者和各大银行带来多大的风险。

中国境内公司债券市场近年来开始活跃,自2007年的8000亿元一路飙升。美银美林认为,尽管过去九个月来银行间市场高拆借利率打击了债券发行,但尚未偿付的公司债规模依旧超过9万亿元,其中约38%的比例来自银行。

公司债券大量发行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低风险。在上海超日债违约之前,中国债券市场从未有过违约事件。低风险使债券价格异常低廉。如朗伯德街研究机构的Diana Choyleva所说,正是由于银行对债券收益相当放心,他们通常会持有债券直至到期。“同时ZF也会使用这笔资金用作财政扩张,而不必担心会有信誉风险”。

监管层间的权力斗争是这一“定时炸弹”背后的另一导火索。目前有四个机构监管市场,而最终会有一个或两个真正掌权。为了提升话语权,每个监管机构都会尽可能地占据掌控市场的各个角落。在追求发债数量的时候,信贷质量就自然打折。

其次便是需求。除银行之外, 其他做发债业务的机构做的是理财产品。据美银美林,这些约占整个债券市场的30%,2011年末时还仅占20%。

大多数购买理财产品的人认为他们的投资不会出现违约,是一种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这促使理财产品管理者们不断买进高风险公司债券。另一个公司债持有巨头是蓬勃发展的在线货币基金,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

这些基金管理者们还会从中国六大债券评级机构得到一些额外的安全感(让消费者信服或购买)。事实是评级机构通过给予所发行债券较高评价来获取收入。这种扭曲的债券评级现象使得Cui及其团队认为任何有AA评级或稍低评级的债券其实都有很大风险。

美银美林认为,这一系列不正常现象意味着违约事件将引发中国金融体系一场“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当然,这一理论还有待验证。但从下图展示的高风险债券集中到期来看——包括很多产能过剩行业如煤炭、房地产、太阳能和交通运输——想必今年我们会继续与违约债相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2 22:38:35
这个提法狠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