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709 1
2014-03-22
创新之谜(The Innovation Enigma)斯蒂格利茨2014年03月21日
环顾世界,人们对以硅谷为象征的科技创新,有着无尽的热情。这样看来,美国的创造力代表着它真正的比较优势,其他国家都在尽力模仿。但这里有一个谜团:很难看出这种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的贡献。
目前的情况,与几十年前个人电脑时代肇始时有几分相似。1987年,因在增长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荣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感叹:“电脑时代的印记随处可见,就是在生产率数据中看不到。”造成这的原因可能有好几个。
也许GDP并不能真正体现电脑时代创新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或者这一创新并没有其热烈支持者所相信的那么意义重大。事实显示,两者兼而有之。
不妨回忆一下。几年前,雷曼兄弟倒闭前夕,金融部门以创新而自豪。金融机构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但是,仔细的审视显示,大部分金融创新,无非是在确保自身安然无事(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情况下,设计更好的方法蒙骗他人、操纵市场及利用市场力量。
在这期间,资源纷纷流入这一“创新”部门,而GDP增长却比此前显著地降低了。即使在最佳时期,它也没有提高生活水平(银行家除外),最终还导致我们至今仍在努力摆脱的危机。这些所有“创新”的净社会贡献是负面的。
同样的,此前的互联网泡沫也打着创新的幌子——一些让你可以订购狗粮和饮料的网站。这次创新潮好歹还留下了管用的搜索引擎和光纤基础设施。但很难说在线购物所省下的时间,或者加强竞争所节省的成本(因为上网更方便比较价格),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两点必须弄清楚。首先,一项创新的盈利能力,并不是衡量其对我们生活水平净贡献的好指标。在赢家通吃的经济中,开发出更好的在线狗粮订购和递送网站的创新者,可能把全世界所有使用互联网订购狗粮的用户都吸引过去,从中赚取大笔利润。但若没有递送服务,这些利润大部分将流入他人的腰包。网站对经济增长的净贡献,事实上可能相对很小。
其次,如果一项创新,如银行界的自动提款机,增加了失业,这一社会成本——不管是被裁员员工的痛苦,还是给他们发放失业救济所增加的财政负担——都不会反映在企业的盈利中。同样的,我们的GDP数据也不会反映个人因丢掉工作风险增加,而感受到的不安全感。同样重要的,是它通常也无法准确反映创新对社会福利所带来的改善。
在更简单的世界中,创新无非意味着降低,比如汽车的生产成本,评估一项创新的价值就比较容易。但如若创新影响的是汽车的质量,评估其价值的工作就比较困难了。其他领域就更是如此了:我们要如何准确评估,现在的心脏手术成功率因为医学进步而比过去高了,因此大大地增加了预期寿命和生活素质?
但是,你无法摆脱一种不安的感觉,即最新的科技创新对长期提高生活水平的贡献,可能远远不如其拥趸者所宣称的。大量智力被用在构思更好方法,来最大化广告和营销预算上——将目标锁定在可能购买产品的客户,特别是生活丰裕人群。然而,如果创造力是用在更基本的研究上,或者用在能带来新产品的应用性更强的研究上,生活水平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提升。
是的,通过面簿(Facebook)和推特(Twitter)更好地与他人互联是很有价值的。但我们如何将这类创新与激光、晶体管、图灵机和人类基因组图谱等创新相比?它们都带来了如潮水般的变革型产品。
当然,我们也有理由不必瞎操心。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最近的科技创新,给我们的福利带来多大的贡献,但我们至少知道,它们不是危机前全球经济的各类金融创新,它们的效果至少是正面的。
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2 13:20:19
一,其实淘汰低效率的机构也应该算是创新的贡献,不能因为被淘汰者的痛苦而否认其作用。
二,一些网络创新最大问题就是几个人通过一些新把戏就得到了极大的回报,远远超过他们产品的价值,但究竟是不是他们应得的却难以论证,比如他们产品市值190亿美元,但其实任何人都能用一个很低的成本做这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