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思索的比较理性,而"我们现在一方面限制粮食出口,对粮食出口不仅有配额而且还征税,这实际上是对粮农额外征税,限制了农民从市场交易中获得收益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大手补贴粮食生产。我们的粮食政策乃至农业政策中,都有不少这类“一边漏油,一边加油”的问题。市场供求推动粮食价格上涨,通过粮食出口使农民受益,并对农民下一期增加生产决策提供正确信息,这才是对农民最好的补贴。"这一点却有待商榷.
这种结论或者预期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农民能够从粮食出口中受益.农民直接参与市场的力量太薄弱了。没有自己利益共同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组织\没有为自己仗言的利益集团,但凭市场力量恐怕难以达到所谓的调节,而由于比较利益低下,以及对市场预期的不稳定,相对于其他领域收入而言,农民持续增加生产决策意愿不会坚决,而这种不坚决诱发产量逐步小幅下降,直到种粮收益与其他收益达到人力要素收益均衡为止.而农业以及其他领域,哪个更有发展潜力呢??农民从来都没有把粮食种植当作收入,而是在约束条件下的路径依赖或者农耕文化的传承,一直是简单的再生产,是为了"种粮而种粮"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加剧,人民思想意识的解放和非农领域就业机会增多,单纯以粮食生产为目的的种植,衰败是必然.那时需求的持续增长会有更大的市场波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