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099 15
2014-03-24
一、这一方向是好的。
       根据“二八定理”,这一类本科院校的教师的学术成果(在整体上)是很垃圾的,他们不做纯理论科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性研究基本没有损失。关键是,这一类大学的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兴趣的人不超过百分之十,对“学问”有浓厚兴趣而且有天赋的更是不超过百分之一。
       无论是从教师这一面来看,还是从学生这一面来看,这一类学校的专业设置都应该尽量剔除掉基础性、理论性强的专业。
       一个国家绝对需要有一批大学具备超越世俗的高贵大学精神,但是这一批大学在中国显然应该由一本大学承担,因为一本大学师生素质高,更有底气不俗气也有资本在社会上混得好。二三本大学就是要接地气。


二、也许会对理论性专业的博士的就业产生冲击。
       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物理学等博士的就业将雪上加霜。文科里面的话,会计、旅游管理之类专业的硕博士应该还有市场。
       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看帖者还是本科生,我建议你不要攻读本国的理论性、基础性专业的博士学位了,极可能毕业即失业(有极高的学术潜质除外)

三、改革改迟了,“路径依赖”将产生极大的改革阻力。
       假设一个二本大学有两类老师,甲类老师研究远离世俗的学问,发表的文章相对好。乙类研究的技术在市场上很有用,但是发表的文章很差。根据目前的游戏规则,甲会比乙混得好。但是,如果二本院校改为职业型,乙的工作量会上升很多,但是甲依然混得比乙好,乙显然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换言之,如果改成职业教育,而发钱升职称的规则不修改,就相当于甲在严重剥削乙。
      由于改革改迟了,导致目前的二本大学有大量的甲类老师,这一类老师根本不懂所谓的“技术”,但是已经把持住教授副教授乃至各级领导的位置了。这一类不懂得任何市场技能但是会做一点“纯理论”的人,其实就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职业型的本科教育能否实行得好,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处理“懂实用技术但是不会发论文”与“不懂实用技术但是会发表论文”两类人之间的关系。只要评职称还是靠发表论文和做纵向课题,那肯定不行,因为现实中有太多懂一门技术但是不懂得写论文为何物的人了。只要职业性大学还是以发论文为利益分配的最主要依据,那师资就不好解决,那这所大学就是虚假的职业性大学。

      也许研究激励机制的朋友对此会有更精彩的回答,我欢迎所有理性的回帖,尤其欢迎从激励机制的角度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4 17:18:17
说得对
大量二本老师的学术成果连他们自己也不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4 17:21:04
jjxjiang 发表于 2014-3-24 17:18
说得对
大量二本老师的学术成果连他们自己也不信
当然,其中也有还凑合的学术成果,二本大学老师发《经济研究》偶尔也有。


问题就在于,这个老师显然心知肚明,这些东西对于他的学生找工作没有意义。

反过来,一个很会考CPA的老师教教学生如何在会计考试取得高分,反而更实在。

但是,不会发论文的CPA在目前的二本高校,显然不会比能发《经济研究》但是不懂实用技能的老师混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4 18:54:03
jjxjiang 发表于 2014-3-24 17:18
说得对
大量二本老师的学术成果连他们自己也不信
一本老师里面垃圾照样遍地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4 20:33:58
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要先改变
然后,学校再相应的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真正的职业大学才落到实处,办出成绩。
我看这个改革,挺麻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4 20:50:10
一本的老师发不发经济研究跟学生就业也没有多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