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171 13
2008-03-16
<P>有个小小的疑惑,价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否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比如说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后,相同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怎么算呢?请哪位达人帮忙解释一下!谢谢</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3-16 12:00:00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就增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6 12:09:00
以下是引用yp0146140在2008-3-16 10:54:00的发言:

有个小小的疑惑,价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否会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比如说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以后,相同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怎么算呢?请哪位达人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在马克思理论下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这是其反比定律决定的。但是财富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增加。这在价格上的表现是: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物价水平不断降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6 14:39:00

财富也就是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楼上怎么认为马克思理论下的商品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呢?在资本论中没有看到这种观点。

在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中,只有财富(使用价值)的概念,而没有价值的观念,也就是说只有价格(相对价值量)的概念。商品的价格由商品和人之间产生的所谓主观的、无量纲的、不可定量的、只能排序的“效用”决定,但是大家只要研究一下这类经济学中(所谓的微观经济学)什么是“正常品”、“奢侈品”和“低档品”(“低档品”又名“吉芬商品”),就可以看出以效用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是多么自相矛盾和脆弱无力!

商品价值反映的不是“物与物”或“物与人”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不仅被“物与物”的形式所掩盖,而且还被反映“物与人”的所谓“现代主流经济学”观点所掩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7 17:42: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6 16:06:00
我敢肯定楼上的看完了这些帖子肯定还是没有搞清楚他所想知道的问题!其实这涉及到什么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什么是同质的社会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标准又是怎样演变的,宋朝的花了一个小时的茶杯的价值和现在的花了一分钟做出来的茶杯的价值哪个大?我以前也很困惑,还写了个文章准备问的,哪知道弄丢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6 16:11:00

古董是不可再生的物品,它的价值不仅来源于生产它的劳动,也来源于运输和保存它的劳动。任何属于社会劳动分工体系的劳动,任何被社会用真金白银(货币商品)承认的劳动当然都是所谓“稀缺的”,但是有些商品是有价格而无价值的,尽管它们也是“稀缺的”,比如:靠强制的所有权垄断的森林、矿藏、土地,还有被收买的良心。

单从供求关系的运动形式也就是市场竞争形式上看,不可能直接看出商品的价值有多大,商品价值只有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上才能看出,生产这种商品为什么需要且仅需要这么多劳动时间?这是由当前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供求关系的长期运动过程中,需要通过统计才能发现商品价格围绕波动的当前的商品价值量或商品生产价格量有多大(“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6751-1-1.html&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6 16:19: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