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14335 102
2014-03-26

首先声明:本帖开设,这是从数据层面来看马航的这次失联(或者用他们的话说终结~~~)事件,并不带有任何的政治角度的抨击,也请各位看客仅从技术角度来看待,勿添加任何的政治评论~~~


另,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凡回复者必有论坛币奖励,回帖质量高的,另赠论坛币,感谢大家对楼主的支持!




       对于经常乘坐飞机出行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新闻就是飞行事故,但对于统计出身的人来说,又有理性的数据证明,航空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安全的交通方式。航空安全现状到底如何,还是让大数据来告诉您。

       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只要一名普通乘客乘坐的是西方飞机制造商生产的飞机,那么他遭遇航空事故的几率低于五百三十万分之一。从事故发生的几率而言,就算是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行员用一辈子的时间进行飞行,也很难超过两万架次。航空业事故发生几率非常低——即便是一个人天天坐飞机,也要一万四千年才有可能遇上一个航空事故。

       在这个时候,网络和各种媒体上充斥各种各样的消息,人们的感性会战胜理性,统计学的知识也将让位给内心的感受。关于航空安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几个我们往往会误认的真理:

1、数据统计的结论毫无疑问的告诉我们,飞机是目前地球上最安全的旅行交通工具,比汽车、火车等等的安全级别高太多;

飞机重大事故发生的频率如何?

       重大事故绝少发生,造成多人伤亡的事故率约为三百万分之一。航空是远程交通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它变得越来越安全。30年前,重大事故的发生率为每飞行一亿四千万英里一次。如今是14亿英里才发生一起重大事故,安全性提高了十倍。

坐飞机和坐汽车,哪个更安全?

       据美国全国安委会对1993~1995年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的比较研究,坐飞机比坐汽车要安全22倍。事实上,在美国过去的60年里,飞机失事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在有代表性的3个月里汽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少。


2、对于单个人来说,飞机、火车或者汽车,安全出行的概率其实差不多。

       从行驶的距离和死亡人数的关系而言,乘飞机旅行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但要是按照死亡人数和单次旅行时间的关系来看,火车与飞机一样安全,而乘汽车旅行的危险几率只是飞机的四倍;如果从死亡人数和旅行次数的关系来看,汽车要比飞机安全三倍,火车要比飞机安全六倍。

       但人们必须注意到一种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很难准确地与另一种交通工具的可能性相比较。飞机一次就有25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而一辆汽车最多运载五名乘客。由此看来,飞机一次运载的人数是汽车的五十倍,但安全性却是汽车的六十倍(以行驶的距离为衡量依据)。对于单个乘客而言,飞机的安全性并不比汽车高出多少。

3、飞机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比其他事故更大,原因是事故少但严重程度高,受关注度大;

4、美国的大数据专家通过对全球航空公司的运营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各国的航空安全指数实际上相差无几,并不是说发达国家的飞机就更加安全,当然,那些被制裁和处在混乱状态的非正常国家除外;

5、国外专家确实也得到了数据的结论,国际航班往往比国内航班出事故的概率要低,所有的国家都一样,并不是发达国家的国际航班就更安全;

6、各家航空公司的安全系数有差异,位于德国的航空事故数据评估中心(JACDEC)综合全球60家航空公司30年的飞行里程以及事故数据,对各家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根据他们的数据,芬兰航空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航空公司,已经有50年没有发生严重事故。紧随其后的是新西兰航空、国泰航空和阿联酋航空。中国的海南航空排名第8,东航、国航和南航分别位列36、43和48名。最安全的9家航空公司在过去30年中没有损失一架飞机,也没有造成任何生命损失。但是这些公司中有多家成立时间较晚,且运营时间没有达到30年,例如阿联酋的阿提哈德航空2003年才成立。

7、飞机上的不同座位的安全程度相差无几,事故之后的安全只要取决于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幸运,并不是前舱比后舱更安全,或者中间比两边更安全;

8、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概率是不一样的,起飞和爬升到巡航高度,下降和着陆是飞行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两个阶段。用极简单化的说法,起飞时在发动机推力和结构整体性方面对飞机的要求最高,而接近和着陆则对驾驶舱的机组人员要求最高。约有四分之三的严重事故都是在这两个短暂的飞行阶段中发生的。

9、大飞机的安全系数并不比小飞机高多少,其执行的安全标准是基本一致的,人们对小飞机的安全性质疑多来自偏见。

10、欧美公司宣称自己的飞机比其他飞机更安全。西方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喷气式和螺旋桨式飞机的数量分别占到了世界航空市场的95%和80%。在2012年的23起导致乘坐人员死亡的事故之中,只有三起是使用了西方飞机制造公司所生产的飞机。但这个数据也有问题,对于飞行这样的大数据,这种比例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实际上意义不大,其实,造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主要应该是与飞机飞行的区域和国家的安全管理有关更为密切。


上述呢都是通过数据来告诉你,其实飞机还是很安全的~~当然,这次马航失联事件最终得出的坠毁和无人生还,据说也是建立在数据分析上的,楼主不对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做评判,只想问问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用数据分析来定性重大事件结论的?楼主寡陋的觉得,大数据的的确确对信息捕获能力很强,应用在民生,企业经营,决策制定都有很大优势,但……这就能用于判定生死,给事件盖棺定论么?我想这也折射出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应用好大数据?!



下文引自一篇新闻报道:


  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了“MH370航班于南印度洋坠毁并且无人幸存”的消息。据悉,这一结论是由马方分析数据得出,黑匣子和飞机残骸并未找到。
  【四问马航】①坠毁如何靠数据分析得出?有无其他旁证?②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所谓“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最新的方式和技术”是什么?③究竟为何飞机折返向南?④什么时候能找到客机和黑匣子?搜救不能停止,真相不能缺席!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交代!
  央视邀请专家尹卓解读:飞机坠毁尚不能做为最后结论,需要打捞出黑匣子,用黑匣子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到坠机的状态,是根据英国航空调查局掌握的信息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
  据BBC报道,英国广播公司对马来西亚总理通报的飞机已坠毁在南印度洋有所保留,BBC指出,纳吉布的讲话似乎仅仅根据英国航空失事调查局所做的数据分析,并没有证实在印度洋发现残骸。
  另据马航最新公告称,各国的搜索行动仍将继续。
  马航称,将继续多国搜索行动,同时会进行深入调查,同时会继续提供援助和支持。
  马航在声明中称,失联的MH370客机最后出现在南印度洋。而根据卫星数据分析,飞机坠毁在南印度洋。
  声明说:在这十分痛苦的时刻,我们代表马航公司所有人和所有马来西亚人,为机上所有226名乘客及13名同事和朋友祈祷。我们知道,没有任何语言,也没有任何人可以缓解这种痛苦。我们将继续提供援助和支持,这也是自客机自8日消失起马航一直在做的事情。
  声明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多国搜索行动会继续,我们会寻找现存疑问的答案。除了对MH370航班的搜索,同样还会有深入的调查,希望藉此提供答案。
  马航声明说:“我们愿意保证,马来西亚航空会继续在未来艰难的数周乃至数月给予你们我们全力的支持。同样地,我们谦卑地对这场悲剧中受到影响的人表达我们最深切的思虑、祈祷和哀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6 09:56:32
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0:43:55
胖胖小龟宝 发表于 2014-3-26 09:47
首先声明:本帖开设,这是从数据层面来看马航的这次失联(或者用他们的话说终结~~~)事件,并不带有任何的政 ...
大事件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处理问题就可以,往往会与民众的态度和政治相关。
就算可以用数据定性分析,但是以马航事件为例,马来西亚ZF此次这种做法,无疑是缺乏考虑的,会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类似事件,必须要考虑人道主义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1:53:07
胖胖小龟宝 发表于 2014-3-26 09:47
首先声明:本帖开设,这是从数据层面来看马航的这次失联(或者用他们的话说终结~~~)事件,并不带有任何的政 ...
大数据应用也是有一定概率和置信度的,在人命关天的事件上用推断只能给个大概情况,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前决不能那么肯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2:49:02
不要太相信统计,《统计陷阱》一书给了很多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6 12:49:43
同一个统计结果,换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会让人有不同的感觉,比如说一个手术,跟病人说有10%的概率会死,那么病人多数会犹豫不决,如果跟病人说有90%的存活率,那么病人选择做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