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http://bbs.taisha.org/thread-1623669-1-1.html
看了一个很老的讨论贴,问“大家去美国读了数学后干嘛”,里面好多同学都对数学将来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就业方向感到迷茫和担忧,作为一个应用数学毕业已经有近四年工作的人,我来发此贴有两个目的:
一、根据亲身体会(包括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谈谈数学系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二、说说我现在面临的一些困惑和选择,希望可以和大家讨论交流
先介绍一下本人的基本情况吧,06年毕业于一所北京某高校(211&985)的应用数学专业,现在北京一家国企做数据统计和分析相关工作,工作比较稳定,待遇也还可以,打算明年出国。
说说数学专业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正如好多同学说的那样,单纯数学毕业,如果没有好的实习或工作经验,在国内的确很难找到好工作,当年我们那届毕业有1/3出国或在国内继续读研(出国的大部分在美国读PHD,都有奖学金),剩下找工作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当老师,像我这样在公司工作的不到10%,还有几个同学去当了公务员,比如国家统计局之类的部门。
我当时打算考五道口的研究生,结果那年没考上,又不想当老师或出国读PHD(觉得自己不是搞研究的那块料,但不申PHD又很难拿到奖学金,所以没有选择出国),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当时除了现在这家公司以外,我还拿到了一家银行、一家上市地产公司和一家投资公司的offer,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总体感觉这家国企待遇还行,而且解决户口。因此,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数学系毕业并非找不到好工作,可能是我们的思维局限,视野不开阔,或者方法不对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势力,但不善于展示和表达。
就工作而言,数学的应用很广泛的,而且很有价值,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发现这边的业务部门制定计划大多都是拍脑袋,比如年初预计今年的业务增长量,在我进公司之前都是根据以往三年的增长求一个平均增长率上报,(这连初中生都会)然后领导再在这个基础上加几个百分点,算是给大家一点压力,这样今年的计划指标就算出台了,完全没有考虑市场的容量变化。我进公司那一年,根据市场特点,建了一个预测市场走势的数学模型,事实证明实际误差不超过1%,这让领导很满意,以后每年报计划都采用我这个模型,这件事让我很有成就感。
要相信,学数学的人如果懂得展示和表达,在公司就会拥有一种核心竞争力,这是很难被其他人替代的,因为我们大学几年刻苦学习的成果让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实力,可以建立起这样的壁垒,所以我说学好数学还是有前景的。
再说说我身边的同学的工作情况,在国内读研的同学,以读人大统计的居多,他们这两年毕业后都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有去国家统计局和银行的,还有去中国移动和中国人寿(都是总部),做得都不错,由此可见统计专业就业竞争力还是蛮强的。
讲一个案例,我们学校统计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一个女生(客观的说,我们学校的统计专业毕业没有人大好找工作),去了标准普尔做风险管理咨询,主要为银行的贷款做风险评级,她告诉我要胜任这样一份工作需具备三项能力:第一、会熟练使用SAS等统计软件,会数学建模,因为他们的评级模型就是一套基于统计数据的数学模型;第二、善于和客户沟通,表达能力强,说白了他们得说服客户信任并使用他们这套模型;第三、英语能力过硬。由于是外企,内部沟通,电话会议都是使用英语。当然咨询行业的待遇是很丰厚的,虽然比较累,但是能坚持下来,报酬很高,如果实在不想这么累,以后跳去甲方也不是难事。这个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除了学好数学外,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自身的综合实力呢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工作几年后的一些困惑:
我现在这家公司优势是稳定,劣势也是稳定。国企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仅需要熬资历,光努力肯定不够,还得靠关系。如果没有关系,一般来讲,运气不是特别好的话到三四十岁混到一个中层差不多这辈子到头了。
当我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时,我突然感觉好恐怖,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得过,我能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流逝,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就像温水煮青蛙,自身在适应的同时,激情被消磨,竞争力也在一点一点地下降,曾经我有几次接到猎头的电话,很兴奋,对方都是很不错的公司,但几乎在看过我的CV后,就杳无音信了。特别是最近两年,我感觉自己在原地踏步,而且英语退步很明显,我感到如果现在不离开这样的环境,再过三年、五年也许我再也没有勇气跳出来了。于是,我想到了出国读master,我想与其花钱在北京买个房子付首付,还不如投资自己再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