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博一名,去年3月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回首这一年写作投稿的心路历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位看官,权且一笑。
一、 投稿经历 过去一年完成了6篇论文,总计10万字左右,全为独作,基本是国外模型套国内数据。
目前投稿4篇,两篇被C扩录用,一篇复审,一篇悲剧。
去年3月底完成第一篇文章,自我感觉爆棚,投向《人口与经济》,一周悲剧。再转投《经济经纬》,三天悲剧。后被C扩录用。
5月初开始写第二篇论文,6月初完成,投向《当代财经》,两月后悲剧。转投《现代财经》,一周悲剧。后被C扩录用。
7月底开始写第三篇文章,八月底遇到瓶颈,心情受到打击,停笔休息。
9月开始写作第四篇论文,十月底完成,投稿《财贸研究》,一周悲剧。转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一月后悲剧。
12月开始重新构思未完成的第三篇文章,12月底顺利完成,投《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月后悲剧。2月转投《财经论丛》,目前在复审。
二、一些教训
第一,
选题过于分散。我写的论文论文中,有三篇与博士论文毫无关系,这实际上大大压缩了后期博士论文写作的时间。使得论文质量难以提高。
第二,
论文太重技术。我的论文充斥着一些华而不实的计量结果,但目前纯靠计量技术的论文,已经越来越难被C刊录用。
第三,
投稿太过盲目。作为穷学生,我投稿大多选择没有审稿费或者审稿费较低的期刊,而忽略了期刊的偏好。这导致有些期刊直接以风格不适合据稿。
三、几点建议
第一,
选题要集中,这样可以节省写作时间。
第二
,国外模型加国内数据的模式不可持续。由于土鳖博写论文基本是靠自己鼓捣,所以大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国外模型套国内数据法,这在前几年还可以蒙混过关。但近年来,C刊对这类期刊的采用率越来越低。因此,如果各位要在较好的期刊上发表,应早日抛弃这种做法,脚踏实地地读些文章,
多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切记“计量不是炼金术"。
第三,
投稿要对期刊的“脾胃”,不宜盲目。投稿之前,先看下该期刊近一年都喜欢发些什么类型的论文。有些偏实证,有些偏文字,有些期刊喜欢关注几个核心主题的论文,有些则喜欢讨论与时事相关的文章,投其所好。此外,如果文章被某C刊拒绝,那么应改投排名相对低一些的C刊或C扩,否则悲剧的可能性极大。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交流拍砖,共同提高。
P.S. 昨天一篇灌水的帖子得到大家的厚爱,攀上两日最佳人气贴榜单,我受宠若惊。不能一一回复各位,就其中一些朋友的精彩见解一并回答。
您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多说几句。我设置为精彩回复,这样其它网友可以受益。
Q:
xinquan2008 指出“
话说这个产量太高了吧,一两月就能出一篇论文。。。
就算是套用模型,理论部分也得详细阐述,没有一个月的文献阅读是很难写好综述的啊”,
A: 当然,我的研究还没有入门,仅从个人体验来说,如果集中在一个领域写作,需要精读的文献量并不大,这也是我前面说的选题要集中。精读文献的时候可发现一些研究的问题,抓住一个问题写下来,如果数据搜集好了的话,一两月写出来并非做不到。
Q:chuanqian 网友指出“
国内核心要求我觉得挺高啊 很多SSCI 这种模型套data的做法 貌似很多都可以发 而且稿费还低。。。。。你的data搜集的很快啊”
A:大家可以试试投国外的期刊。谈到数据收集问题,我的个人体验是 数据收集
最好要有可持续性。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按固定格式搜集相关数据,方便进行数据清洗,也方便后期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