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国际商务
2771 2
2014-03-31
茶马古道和南边茶运输 (2010-08-07 16:21:59)

标签: 打箭炉 茶马互市 骡马 黎州 雅安 杂谈

    有的人把用马运输茶叶的骡马道称为“茶马古道”,这是不妥的。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叶的饮用、栽培、加工、贸易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茶叶贸易中的运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力、骡马、车船、骆驼等,很多地方都有骡马运输茶叶的做法,单从运输工具来命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商道是不恰当的。因为早在唐朝就有“回纥驱马市茶而归”,茶叶是用马运回蒙古的。茶叶还通过“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用马和骆驼运往西域和吐蕃,而这些用马运输茶叶的古道并没有被称为茶马古道。所以,“茶马古道”应该是指古代在进行“茶马互市”时运茶博马的“茶路”和驱马市茶的“马道”,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汉藏间长期进行经济贸易的商道和文化交流通道的统称。
      “茶马古道”的形成是在封建社会时期,朝廷实行对茶叶生产和贸易的高度垄断,如实施“榷茶制”、“引岸制”等严厉的政策,其目的一是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充盈财政收入;二是利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茶叶的依赖,通过控制茶叶来控制少数民族地区,达到“以茶治边”;三是采用“茶马互市”的方式以茶易马,用马匹武装军队,达到外御强敌,内保安定。
在“茶马古道”上有朝廷设立的“茶马司”、“卖茶场”、“买马场”、“验茶关”等机构来管理“茶马互市”。这些机构的作用是执行朝廷颁布的茶法,对茶马价格、茶叶的数量和质量、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管理。
      通过“茶马古道”还进行茶土贸易,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土特产品如药材、兽皮、畜产品、黄金和一些工艺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向汉族地区,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康定市场上还能买到从西藏过来的瑞士名表和印度的工艺品等,汉族地区的粮食、纺织品、土特产品和工艺品也由此大量运往边疆地区。同时,“茶马古道”上一直都在进行藏汉间的文化交流,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由此传输到藏区。因此,“茶马古道”是汉族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茶马古道”是连结汉藏两个民族的纽带。在藏区“茶马古道”被称为“天路”或“金路”。南路边茶就是通过这些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
     一.运往西北茶叶市场
     自古以来,雅安的茶叶输出随着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有过较大的变迁。在唐朝,雅州属于剑南道所辖,叫剑南茶区,所产茶叶的流向主要是往成都方向,当时成都是四川茶叶的集散地,汇集到成都的茶叶向北翻越秦岭,运往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安(西安),从长安又流向全国各地,一部分茶叶通过古丝绸之路运往西域。雅安茶还有一部分流向周边地区和翻越大相岭进入康巴地藏区。
      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吐蕃请开茶市,朝廷允行“茶马之政”,开设茶马贸易市场(《天全县志》217页)。开始互市易马于赤岭(青海西宁附近),易马用的是四川茶叶。川茶由成都出发,经过绵州、剑门关、广元出川后经甘肃到青海,也有可能是经过松潘进入甘肃,再到青海、西藏、蒙古和西域。这是最早的“茶马古道”。
到宋朝以后,实行“榷茶制”,四川的茶叶仍然按唐朝的路线运往陕西、甘肃的渭、原、德顺三郡由商人与番商交易买马。茶马道由青海改到甘肃。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起,李杞入蜀买茶到秦、凤、熙、河四地博马,茶马道又有了小的变化。当时雅安易马茶叶的运输路线有两条,一条路是从名、雅出发,经邛州、成都、汉州、绵州、剑州、利州,过金牛驿到陕西兴州中转;另一条路是沿青衣江而下到嘉定(乐山),经岷江、川江到渝州(重庆),逆嘉陵江而上到广元一带,再用人工运到陕西,在凤州转运。远达青海乐都,新疆和田等地(《名山茶叶志》)。
     二.向西的茶叶运输
    自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在雅州、黎州、碉门、灵犀岩设立易马场起,西北的茶马市场完全停止了官方的茶马交易,茶马互市的中心南移到四川雅安一带。茶马道以雅安为起点,向西到康巴地区、藏卫、阿里地区,甚至远到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临近雅安的名山、邛崃的茶叶要运到雅安,在雅安的易马场交易;天全的茶叶在碉门易马场交易;荥经的茶叶要运到黎州(汉源)易马场交易;要翻越夹金山的茶叶在灵犀岩(现雅安市的宝兴县)交易。邛崃的茶叶运抵雅安一条路是经夹关、太和到雅安的上里,经中里、下里到雅安;第二条路是邛崃经大塘堡、甘溪堡、百丈关、名山到雅安。
     南路边茶的运输是世界上最艰难的物资运输,途中要翻越折多山、雀儿山、达马拉山、宁静山等十多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这些山有的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空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禁区。在该条运输线上还要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波涛汹涌的大江大河。在途中还穿越无人区、沼泽地和原始森林,随时会遭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冰雹、雪崩等自然灾害,还会遇到各种猛兽的袭击。
    (一)雅安到康定线
     雅安的茶叶出雅安城的南门(上南门坎),在雅安山(苍坪山),即现在的飞机坝天安厂的位置就是易马场,又叫南关“蛮市”(“蛮”是当时汉族对少数民族的蔑称),该易马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由官府设立,交易后的茶叶经由雅黎古道运走,从该路走的茶为雅安、荥经所产为主,质量最好,称为“大路茶”。雅黎古道是“古牦牛道”的一部分,隋朝时期修建成官道,也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一段,而“南丝绸之路”是中原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路,直到清中期,缅甸等地向朝廷敬贡的珠宝玉器、象牙犀角、珍禽异兽都是通过这条路运往京城的,每当朝贡的队伍经过时,浩浩荡荡,遇县接县,遇州接州。清代对该道又加以整修。
     雅黎古道的起点是雅安,终点是黎州(今天汉原县的清溪镇)。从雅安出发到对岩,经紫石里(八步)、观音堡(观化),翻麂子岗,过煎茶坪、麻柳湾、高桥关、大庙到荥经。另一条路是到对岩后分路到彭家河,经殷家坝,过飞仙关峡谷到乐英,沿绿永河(荥经河流经天全段)上行过虎头峡到荥经,这条路不翻高山。天全的茶叶运输如果是“大路茶”走大路,从碉门东行,翻梅子坡,经始阳,在落乌渡过河到乐英合雅安到荥经的路,在荥经合雅黎官道。
荥经往西经古城、鹿角坝、雨他堡、篝口站、芭房、安乐坝、凰泥堡、小关、大关山、蛮坡、三大湾、草鞋坪、象鼻子、羊圈门到清溪(黎州)。
     在清溪进入黎沈道,起点是清溪,终点是泸定的沈村渡。在清康熙以前,从清溪出发经九襄、富林,过流沙河,翻萝卜岗到火厂坝,再沿大渡河上行到沈村渡过大渡河到磨西,翻亚加梗到打箭炉。也有不在沈村渡过河,而是上行至冷竹关或大岗等地过河,经过瓦斯沟到打箭炉。在明末清初,官府对茶叶的管理松懈时,茶叶运抵泸定后,就在冷竹关以下的大渡河沿岸各渡口进行交易。到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为度形势之便,利西旅之贡,改道飞越岭,即经宜东、三交过飞越岭,具体路线是出清溪,经九襄、富庄、泥头(宜东)、林口、化林坪、隆坝堡、冷绩、钗花庙、头道水、西阳到打箭炉。在清朝以前,大渡河上没有桥梁,要到河西必需在沈村渡等渡口靠木船摆渡过河。由于康熙年间修通了泸定桥,不再过渡,所以到打箭炉方便多了。由于雅黎道和黎沈道的路途遥远,原来要在泥头汛(今天汉源县宜东乡)“换背子”,即把茶叶交给另外的人来背运下一段路,泸定桥修通后,可以不换背子直接背到打箭炉。
     除了官道可走外,还可走小路,即从雅安出发,经过对岩、殷家坝,过飞仙关到多功坝,过始阳后翻梅岭到碉门(天全)。碉门是小路的起点,小路分为旧路和新路,旧路是明朝以前建成和使用的,其路线是过禁门关,经沙坪、象鼻子、仙人桥、紫石关、大仁烟,过河到长河坝,在茨秋坪左行进昂州河,经核桃坪、海子山坪、大岩窝到岩州(泸定岚安),可在烹坝等渡口过河到打箭炉。新路是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开辟的由天全到通杂道长官司的道路,其路线是先沿旧路西行到紫石关,改行小鱼溪、南坝子、翻竹岗山,经水獭坪、前碉,到两河口过河,经长河坝,翻越门坎山、龙揭盖、马鞍山,再经纳西沟、鱼通河、抵通杂道长官司,沿河上到冷竹关、黄草坪,在大岗合黎炉大道。通常名山、天全、邛崃所产质量略低的茶走小路,这些茶称为“小路茶”。
    从雅安到康定要翻越大相岭,渡过大渡河,山高路远,通行十分不便。边茶的运输主要是人力背运和骡马驮运两种方式。
      从事茶包背运的脚夫俗称“背子”或“背二哥”。常用的工具是一个背架子;一个垫背子;一个丁拐子;一个汗刮子;一副脚码子,外加几双草鞋。
     早期背茶的方法是用绳子将茶包捆扎成一排来背,后来普遍采用背架子来背。背架子是木制的架子,用于固定茶包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接触背部的地方用竹篾编制而成,有弹性,不伤背。背架子上固定一对较宽的背带(俗称背系)。背架子高于肩膀的部分略向前弯曲,这样一来可使负重的货物重心前移,保持在人体直立时的两脚支撑面内,行走起来感觉比较轻松。
垫背子是用棕或麻布缝制而成,作用是减小背带对肩膀的压强,保护肩膀和背部不被磨伤。
丁拐子是一根长65-70厘米的“丁”字形拐杖,用硬杂木做成。丁拐子的横木长约20厘米,上有一个槽。丁拐子的下端固定有铁制的尖,既耐磨又防滑。行走时当作拐杖,辅助用力。当行走二、三百米后,将丁拐子的下端固定在土或石缝中,再将背架子的下部横梁放在丁拐子横木的槽内作短暂休息。
      汗刮子是用绵布做成,用于擦汗。也有人连棉布的都用不上,而是用篾条卷成圆环代用。
脚码子是用绳子,藤条或稻草做成,也有用铁打制成有钉的圆环,用于雨天固定在脚下防止路滑。
      背夫们穿的草鞋多用稻草编织而成,由于这种草鞋不耐穿,所以出门要带几双才够单边用,回程多要赤脚。也有用“竹麻”编织的草鞋,就比较耐用。还有人穿用苎麻编织成的草鞋(俗称麻窝子),因为太高级,穿的人少。
每个“背子”背茶7-10包,重约112-176斤(老秤),少数人可背15-18包,还要带上20-30斤自己路途上食用的大米,带少量的盐、大蒜(途中饮生水时生吃大蒜可杀菌)。每个“背子”负重约75-130公斤,每天行走10-15公里,需时15-18天才能抵达康定。
      由于需要背运的茶包量大,除了雅安、荥经、天全、名山本地的“背夫”外,还有泸定、康定的“背夫”。就连川东北地区的南充、遂宁等地的“背夫”也不少,由于他们不习惯于背,善于挑,所以,他们是用扁担挑着茶包走的。
     在背夫的队伍里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十一、二岁的儿童,还有胸前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
      人工背茶的运费在抗日战争以前,每包茶为1.6-2圆,到1940年涨到4.6-9圆。1950年恢复到1.8圆。按当时的市价,1.8圆可买大米21斤。在支付方式上为启程时先付一半,称为“上足”,背到终点时再付另一半,称为“下足”。
      背茶的季节多在农闲的冬季。由于路途遥远,山路难行,有不少地方没有路,依靠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石孔,打入木桩,人踩着这些木桩前行,常有背子因木桩断裂或踩滑而掉下悬崖。路上还常有野兽出没和土匪骚扰,不少背子在途中受伤、病死或失踪,所以背子们多以乡亲、邻居6-7人或10多人结伴而行,这样一来既有安全上的互相照顾,又可避免有的人领了“上足”后将茶丢掉在荒野或旅店中,一去不复返,还可以防止在天全将好茶换成“小路茶”  (“小路茶”的质量较低,含有假茶)。
      用牲口驮运茶叶是另外一种运茶方式。虽然是官道,雅炉道还是山高坡陡,弯多路窄。唐宋时期曾经用过牦牛来运茶,后来只因牦牛的行走速度慢,很少使用而改用骡马。每匹马可负重65-80公斤,每匹骡子可负重90公斤以上。虽然骡子的负重大,但是其个头大,在山路上行走仍显不便,以后普遍使用“建昌马”,少数用骡子。虽然“建昌马”的负重不大,可非常灵活,善走山路,速度非常快。
     骡马运输上根据雇用地点的不同分为汉骡帮和藏骡帮。汉骡帮一般是在雅安雇用,运茶到康定的时间仅需7天左右,速度快,运费要高于人工背运20%。藏骡帮是在康定雇用,是由藏族人经营的,部分藏骡帮仍然用牦牛运输,从雅安到康定通常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因为他们要在路途中放牧,并扎营设帐休息,在运费结算时不收现钱,将运费折算成茶叶,且运价更高,雅安发出100包茶,到康定后茶号只能实收50-60包。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川康公路粗成,天全到两路的路可通汽车,有些人就用人、畜力车将茶运至两路,偶尔也有“康藏茶叶公司”用汽车运茶叶到两路,再用人力背运过二郎山。
    (二)康定向西的线路
      从康定往西走就到“关外”(“验茶关”以外)。如果说从雅安到康定是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区,那么,到“关外”就完全进入高原地区。过去高原上的交通非常困难,有句顺口溜说到“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可见高原上最适宜行走的季节只有七、八、九三个月。
     1、康定-玉树线:
     康定到玉树一般先到德格。从康定出发经二道桥、折多塘、二台子、折多山顶、水轿子、长春坝、中古寺、白杨树、八美、泰宁、官寨子、松林口、谷卡、道孚、簙隆、噶拉中、仁达、瓦达、炉霍、纳柳村、加身小、朱倭、甘孜、白利、林忽、绒坝岔、玉隆、母林拉、竹绩、温泉、拉的苦、柯鹿洞、宴连、德格。
      到德格以后去玉树分为两条路,一条路是沿金沙江而上,直接到玉树。从德格出发先经柯鹿洞、竹庆、俄滋、邓柯、玉树。
      另一条路是先由德格到昌都(原察木多),经囊谦到玉树。具体路线是从德格出发,经龚垭、冈沱、艾坝、绒松、花泥、十仰大、打紫、卡工、纳夺、觉雍、白里、拖巴、额多卡、热垭、麻柳坪、昌都、拉穆达、瓦得、囊谦、康达、结载里、玉树。
     2、康定-拉萨线
    康定到拉萨的距离远,路线较多,主要有北线、西线和南线三条。
      北线是经昌都去拉萨,康定、乾宁(八美)、道孚、炉霍、甘孜、德格、在岗拖过金沙江、经同普、昌都、思达、硕督、嘉黎、太照、拉萨。
     南线是从康定出发经折多塘、安良坝、东俄洛、卧龙石、雅江、麻盖中、西俄洛、杂马拉洞、大竹卡、理塘、喇嘛寺、二郎湾、三坝、义敦、奔察木、巴安、在竹笆笼过金沙江、再经空子顶、莽岭、古树、宁静、梨树、石板沟、阿足、洛架宗、察雅、昂地、葛卡、巴贡、色敦、猛堡、昌都、浪荡沟、拉贡、思达、瓦合塘、嘉裕桥、洛隆宗、硕督、巴里郎、拉孜、边坝、丹连、郎吉宗、阿兰多、甲贡、多洞、擦竹卡、嘉黎、阿杂、常多、宁多、太昭(红达)、顺达、鹿马岭、堆达、仁进里、拉木、拉萨,共60站。
     西线是在南线的宁静县分路,经巴克岭、转苏穆宗、拉胡、薄宗、苏尔东城、太昭、拉萨,较南线近约750公里,但要经过很多原始森林,路途艰难。
从康定出发到各地的运输多数用骡马,因为骡马的行走速度快。在支线的运输上也常用牦牛,牦牛能吃苦耐劳,能抗高原缺氧和严寒,被誉为“高原之舟”。每头牦牛最多能驮60公斤,约六条茶,每日行20-25公里。
      康定到拉萨的路程,在《西藏史地大纲》中记载为5100里(2550公里),《西藏通览》中记载为4946里(约2500公里),《西藏问题》中记载为4500里(2250公里)。因此,康定到拉萨有上百个驿站,需要三到四个月才能到达。
    3、拉萨-日喀则线
     出拉萨向西南,经龙岗、亚党、僵里、曲水、冈把泽、白地、达鲁、郎噶孜、翁古、热降、江孜、人进岗、白浪、春堆到日喀则。
(康定西行的资料来源于《雅安外贸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31 07:19:38
三.现在的南边茶运输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今天的川藏公路)全线贯通,运往藏区的茶叶一改过去人背马驮的历史。雅安到拉萨的运输时间由原来的四、五个月缩短到半个月。由于销区的县一级都通了公路,很多的乡村也通了公路,现在的茶叶在几天之内就能运到消费者手中,既降低了运费,让藏族同胞得到实惠,又避免了长时间运输带来的损失和变质。随着藏区的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将会使藏族同胞饮上质优价廉的茶叶提供更加方便的条件。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变化,南路边茶在对销区的运输路线有以下几条:
    (一)雅安-玉树线
     从雅安出发,经康定、新都桥、八美、道孚、炉霍、甘孜、马尼干戈、石渠、歇武、玉树。通过这条线在八美分路可以到达丹巴,并进入阿坝州;炉霍分路可到达色达;在甘孜分路可到达新龙和白玉。
     (二)雅安-昌都线
     第一条路是北线,雅安出发后经康定、道孚、甘孜、马尼干戈、德格、江达、青泥沟、妥坝、到昌都。
    第二条路是南线,雅安出发后经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竹巴笼、芒康、左贡、邦达、吉塘到达昌都。在邦达可分路到察隅;还可经波密、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到拉萨。
     (三)雅安-康南线
    雅安出发经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桑堆分路往东至稻城;往西至乡城、德荣。
    (四)雅安-木里线
    雅安出发经汉原、石棉、西昌、盐源到木里。
   (五)雅安-阿坝线
    雅安出发经邛崃、都江堰、汶川、理县到马尔康。
   (六)雅安-小金线
    雅安出发经芦山、宝兴、硗绩、翻夹金山到小金。
   (七)雅安-拉萨
      在1957年以前是从雅安西行,经昌都、波密、林芝到拉萨。1957年,河西走廊最西部的红柳园火车站通车,茶叶从雅安用汽车运到成都,换装火车经宝鸡、兰州、到红柳园,换汽车经安西、敦煌、独山子、岔路口、长草沟、花海、鱼卡、大小柴旦、盐海北、南岸、小桥、到格尔木,再经冰雪河、昆仑桥、纳赤台、三叉口、小南川、昆仑山、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乌丽路口、沱沱河、通天河、雁石坪、温泉、木曲河、唐古拉山、安多买马、喇嘛庙、黑河、拉龙尕木、当雄、业宗、羊八井、堆龙德庆、拉萨。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竣工以后,茶叶可用火车运输经兰州、西宁到格尔木,再换成汽车,经那曲运抵拉萨。
   (八)拉萨-林芝线
    拉萨出发向东,经达孜、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到林芝。
   (九)拉萨-革吉线
    从拉萨向北,经那曲、荡青、东巧、月珠、杜佳里、尼玛、改则、茶卡、到革吉。
   (十)拉萨-日土线
     这条线是拉萨到阿里地区(狮泉河)的重要路线。从拉萨出发向南,经曲水、日喀则、萨迦、拉孜、昂仁、萨噶、仲巴、巴格、噶尔、狮泉河、日土。这条路可在日喀则分路,经白朗、江孜、康马到亚东,从亚东可到不丹、锡金、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还可从拉孜分路,经聂拉木,过樟木口岸到尼泊尔。
       现在雅安到西藏的运输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经过多次的改造,路况已比较好,特别是二郎山隧道的贯通,川藏公路上最险要的路段变成通衢大道。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的县县通油路工程已完工,对边茶的运输更加方便。现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的已经竣工,茶叶在成都装上火车可直达拉萨。
       自唐朝开始,由“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几经变迁。如今古道虽在,但已不再以茶易马,茶叶的运输工具早已被现代化的汽车和火车所代替。总之,不管是古代的“茶马古道”还是今天的边茶运输线,它们一直维系着汉藏民族之间的感情,今后这种维系将永远持续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5 13:22:49
先顶再看好习惯,其实楼主可以做的更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