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优先股 减普通股 如果主板市场真能出现国企大盘股发行优先股,回购减资普通股的若干起个案,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创新,主板市场才能有大的动静。
自从3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来,市场就把上市银行作为发行重点,日前发布年报的农业银行更是明确表态,“已经做好了发行优先股的准备”,只待银监会有关配套文件出台即可启动。
《办法》规定,有三类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1)上证50指数成份股;(2)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收购或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3)以减少注册资本为目的回购普通股的,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作为支付手段,或者在回购方案实施完毕后,可公开发行不超过回购减资总额的优先股。在笔者看来,最值得看好的是第三类,即发行优先股,回购减资普通股,以此作为产业转型和资本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其中又以能源、化工、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以及资源类企业为重点。
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已公布年报和业绩预告的煤炭股盈利降幅多在50%以上,如国投新集减99%,大同煤业减94%,兖州煤业减77%,中煤能源减61.5%,伊泰B减48%,等等。但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并不缺乏,且大股东(几乎全部为国有股)控股多在50%以上。以央企中煤能源为例,大股东控股比例达58.36%;去年末货币资金212亿元,每股净资产6.59元,可目前股价仅4.40元多。假定公司以现价(或稍高些)向大股东回购30亿股,这样大股东持股将由目前76亿股减至46亿股,持股比例降至46%左右,仍有很大的话语权。回购这些股份约需动用资金130亿~140亿元,若按现价(如4.50元)发行20亿股优先股,当可筹资90亿元左右,再按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息率约6.7%,每股0.30元)向优先股股东派息,也就6亿元上下,公司完全支付得起。
像中煤能源那样,以优先股作为主要支付工具回购减资普通股,至少可一举三得。首先,流通A股由目前91.5亿股减至61.5亿股,减少三分之一,股票供给减少股价必定上涨;第二,一批长期投资者(如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可获6%~7%的投资回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发优先股、减普通股,可收战略转型、股权结构调整之效。煤炭是重要资源,理应细水长流留给子孙后代,而不宜过度开采,更何况这些年拼命挖煤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煤炭股如此,其他资源股(如江西铜业 、云南铜业 )等,以及电力、化工、钢铁等行业莫不如此。
管理层不是一直鼓励“破净”公司回购减资吗?叫了多少次,破净一族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不予回应,其中一条便是没钱回购。如今有了优先股这个融资渠道,而且其背景是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那些大央企、大国企总该带个头,有所动作吧?
至于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以补充一级资本,那是银行资本饥渴的无可奈何之举。中国银行业的资本饥渴同美国金融危机时不同,人家那时是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金融业,且优先股大部分由美国政府或巴菲特这样的长期资金购买。如美国政府就动用1250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9家主要银行的优先股,稳定了当时的资本市场。而中国银行业之所以老是喊资本金不足,那是粗放经营所致。即以农业银行为例,2013年存款增长8%,贷款增长12%,以至经营现金流下降90%,每股收益0.51元,每股现金仅0.10元。其存款增长赶不上贷款增长,除了利息太低储户不愿多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金不足,按相关规定不能多吸收存款。简言之,如果农行这次发行优先股成行,资本充足率提高了,也无非是多存再多贷,继续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而已,对传统金融行业的转型并不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如果主板市场真能出现国企大盘股发行优先股,回购减资普通股的若干起个案,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创新,主板市场才能有大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