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5235 99
2014-04-04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同学爆料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取消了,论坛上一片欢呼叫好之声。我没有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但我窃以为取消“全国优博”对于经济学界、对于“土鳖”博士们而言,绝非一件好事情。

       诚然,我是“优博培育”体制的收益者。在攻读博士的四年当中,我总共获得过各自资助10万元以上。我利用这些经费到国外高校交流,参加各类会议,同时还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感谢这些经费的支持,在毕业的时候我已能在国际和国内的高层次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在排名前10的985高校顺利谋得了教职。毕业后成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刚开始获得的科研经费甚至还没有博士阶段多,令人汗颜。

       “全国优博”的评选过程不是完全合理和公正的,每年都能爆出不少“猛料”。但是,我所认识的几位“优博“获得者,比如人大的聂老师、浙大的陈老师等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翘楚,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相关成果理应得到所有国内同仁的认同和奖励。”全国优博“的获得者确实反应了全国博士研究的最高水平!虽然这个最高水平是不是应该仅限于那么2-4个人,确实还有待商榷。

       从另外一个角度,”全国优博“已经是”土鳖“相对”海归“仅剩的待遇了。”土鳖“的待遇远不如海归,”全国优博“及其培养体系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优秀”土鳖“的生存困境。如果没有了这些待遇,完全可以预见到”土鳖“在未来将继续走向边缘化,国内的经济学博士培养体系会最终完蛋。

       实在没搞懂叫好者的心态,但确实没法默不作声!

       补充:各高校为了争夺“百优论文”,目前实施了很多优博培育计划,实质上提升了优秀本土博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和待遇。如果没有“百优论文”,这些优博培育计划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高校也是“理性人”,如果没有好处,为啥要花这笔钱呢?

       我深深的感觉到,国内许多高校几乎放弃了培养博士学术素养的努力。因为他们既不能留校,又不能去其他211、985高校,只能去业界混工作。如果现在“土博”不能创造“百优论文”了,培养自己的博士真是不如把钱省下来挖海外人才,省心省力。      美国的Ph.D毕业生也有所谓的优博,就是RES每年评选出来的Job Market Star, 会邀请他们去欧洲各国巡回演讲(所谓的European Tour)。
       某个体制不好,完全否定不是就“一了百了”,办法在于改进体制。

       不要忘了,大明朝不是亡在清人的铁蹄下,而是亡在自己人内斗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4 14:34:18
我很同意楼主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4 14:40:32
我赞同取消,在没找到好的评选方法之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4 15:09:05
在中国,凡是涉及到利益的比喻评都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包括评院士。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淡化利益,但楼主的思考的着力点还在利益,这一点我不认同,至于是否取消,还可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4 17:26:25
楼主的话是良心贴啊。但是,但是,有多少屌丝会在乎这些呢?他们在乎的是,如果他们拿不到,那最好大家都拿不到。“黑幕”、“阴谋”在中国尤其是网络上永远有市场!

我在想,土鳖们,你们还待在中国读博士作甚?读了,不仅没钱,而且没工作。有优博,至少还有一线希望,显著希望为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4 17:44:25
鉴别土鳖质量,难道只有优博一途?
取消是否合适,不好妄言,
但目前看来,很多评比(包括评奖),确实弊端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