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1795 0
2014-04-0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14:57 作者:
  中国经济时报最新推出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

  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课题组

  继2012年5月,中国经济时报对我国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进行了首次大型调查取得了较大社会反响后,2013年年底,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国家连续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小微企业对政策期待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等,中国经济时报七路记者分赴广东、江西、安徽、江苏、陕西、吉林、内蒙古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采访,深入走访广州、合肥、南京、西安、长春、呼和浩特等17个城市,与涉及十几个行业的143家小微企业主当面采访填写调查问卷,并采访了各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地方ZF主管部门及研究机构。(相关系列调查报道已陆续在《中国经济时报》刊发)

  从调查情况看,与2012年的严峻形势相比,2013年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是招工难、成本高、融资难、税费高、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等,经营困局虽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但除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依然处境艰难外,环保、科技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小微企业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小微企业主更加适应艰难环境的心态上,还体现在主动转型、政策扶持和融资贷款等各个方面。

  生存现状:整体需求平淡,营收增长困难

  从订单数量看,2013年近四成受访企业持有订单与上年基本持平,近四成企业订单有增长,两成多企业订单有减少。(见图1)
1.jpg
  调研发现,受美日欧为主的海外市场需求不振影响,传统的出口型小微企业在此次调查中订单下滑较为明显。在行业方面,医药化工行业和电子产品行业的受访企业订单相对平衡,基本持平的比例最多;纺织、服装行业的受访企业的订单量稳中有减;农产品加工和服务行业的受访企业订单数量呈增长趋势;机械、建材行业订单呈减少趋势。相比2012年受访小微企业对于原材料、员工工资等经营成本的关注,此次订单减少首次成为影响受访小微企业经营的最主要因素。

  从销售额情况看,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受访小微企业销售情况总体平淡,四成受访企业销售额基本与上年持平,三成企业有所减少,只有大约25%的企业销售量比上年有所增长。整体销售状况相比上年不甚乐观。(见图2)
2.jpg
  调研发现,小微企业年销售额的发展正逐渐趋于两极分化,形成了“撑的撑死,饿的饿死”的局面。

  从利润率看,2013年,一成多受访小微企业处于亏损和不盈利的状态,八成以上受访企业保持了盈利状态;但受访企业中,五成多的企业利润率在5%至9%之间,两成多的企业利润率仅为1%—4%,利润率保持在10%以上的仅有一成多。(见图3)
3.jpg
  调研发现,在行业方面,纺织、服装、化工以及服务行业的受访小微企业利润率维持在一般水平,而农产品加工和电子行业的受访企业利润率偏高,机械、建材等行业的受访企业利润率较低。

  遭遇“拦路虎”:两高、两难、一低

  调研发现,2013年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 “拦路虎”仍不少,可概括为“两高、两难、一低”,即人工成本高、原材料等生产成本高,融资难、政策落实难和市场萎缩。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你认为当前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的回答,29.1%的受访企业认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27.6%的受访企业认为是 “市场萎缩”,24.8%的受访企业选择 “融资难”,21.9%的受访企业选择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还有17.7%的受访企业选择“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见图4)
4.jpg
  这一结果与2012年本报调研组的调研结果有所不同。据《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分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69.6%)、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 (50%)以及税负过高 (45.1%),融资难(38.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31.4%)。

      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可见,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从2012年的“三高、两难”变为2013年的“两高、两难、一低”。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选择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相比2012年大幅下降(2012年这一比例高达69.6%),但劳动力成本上升仍位列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首。

  调研发现,之所以2013年选择“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下降,是因为2013年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主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反映逐渐趋于理性,开始接受低廉劳动力成本时代已结束的现实。

  受访小微企业主将劳动力成本上升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物价上涨,为了生存工人要求高工资;企业要承担社保缴纳以及其他各种员工福利,导致对每一位工人身上的投入越来越高;员工频繁跳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维护,这包括招聘员工和培养员工的费用;同时,一部分小微企业主将问题归结到现行的人才供求体制上。

  ——从市场情况来看,27.6%的受访者认为 “市场萎缩”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一比例高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25.5%)。

  调研发现,2013年以来,受外需低迷、内需不振、宏观调控、原材料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电子商务兴起等因素影响,建筑、纺织、医药、服务行业等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各自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传统产业市场最为低迷,比如机械、建材、纺织、服装业;而环保、科技等一些新兴行业的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与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订单量下滑最大的是出口型小微企业。

  调研中还发现,“市场萎缩”的原因除了上述客观外部环境因素以外,主观上一些小微企业在自己的市场定位、产品的竞争力、营销方式等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对市场发展的前景没有非常明确的预测,没有及时的研判和掌握,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小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从融资情况来看,24.8%的受访者认为 “融资难”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但这一比例低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38.2%),反映出2013年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有了些许改观。

  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是,相比往年小微企业主们对于融资难众口一词的“普遍感受”,此次调查中,部分小微企业主表示 “感受到了融资环境的好转”,并欣喜于“银行主动来找我们了”。小微企业主对于融资难易程度的感受如何,首先与当地ZF对民营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紧密相关。ZF能否为银企搭建平台、增进双方信息对称,或者增加金融支持、提供政策担保等,对缓解当地小微企业融资难显得至关重要;其次,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多数银行已将发展小微金融列为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业务之一,他们也因此而变得更加主动和灵活。

  调研发现,尽管2013年小微企业融资难情况稍有改观,但当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仍为自筹,占比为79.5%,选择银行借贷的企业仅占35.9%。另外,分别有5.6%和3.5%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来进行融资。且企业生产及经营资金的来源并没有因为企业销售额的不同而不同,无论企业的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下还是4000万元以上,自筹资金都仍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见图5)
5.jpg
  不过,相比2012年本报的调查结果,来自银行贷款的占比仍上升了4.5个百分点(2012年为31.4%),自筹资金则下降了7.2个百分点(2012年为86.7%)。内部集资和民间借贷在企业生产资金来源中的占比也均有所下降。

  ——从原材料等生产成本来看,21.9%的受访者认为“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但这一比例远低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50%)。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上升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调研发现,机械、建材、纺织、服装服饰、鞋革、家具百货、餐饮等行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与上年表现大体一致。而对于市场前景好的以及科技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并不是大问题。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外,还有部分小微企业主饱受着房租、物流等成本飙升的煎熬。

  值得注意的是,原材料成本能够随行就市的小微企业并不多。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反映,上涨的成本自身很难消化,随行就市仅限于实力较强、市场行情好的小微企业。

  ——从政策支持力度来看,17.7%的受访者认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但这一比例远低于2012年的调查结果(31.4%)。两相对比可以发现,随着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力度加大,小微企业感受国家扶持政策落实效果比2012年明显好很多;但与此同时,企业对政策感知度还是存在差异。部分企业没有感受到政策的落实,还有企业认为,有些政策不切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研组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与2012年相比,受访小微企业对国家扶持政策的认知度大大提高。

  在2012年的调研中,大部分小微企业主不知道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而2013年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小微企业主都知道国家对小微企业有扶持政策。在感知度方面,2012年只有少数企业表示,ZF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享受到了优惠政策。而2013年受访小微企业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

  突围困局:企业主动调整 ZF加大扶持

  针对小微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应对策略,调研组发现,与2012年相比,2013年在应对发展难题时,受访小微企业依旧延续了2012年主动调整的意识,ZF则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特别注意的是,2013年小微企业主对艰难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度,心态更为积极,抱怨的变少,积极想办法应对困难的多,在苦撑中主动谋求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多。与此同时,各级ZF也在不断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以尽可能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

  1.从企业自身来讲,在保本苦撑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也在寻找新机遇,旨在开拓创新、转型升级。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46.4%的受访者将“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首选之策,9.2%的受访者选择裁员,9.2%的受访者选择减产,4.2%的受访者选择降价。(见图6)
6.jpg
  这一结果与2012年本报调查组的调研结果有所不同。据《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54.9%的受访者将“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首选之策,14.7%的受访者选择裁员,6.9%的受访者选择减产,12.7%的受访者选择降价。

  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可见,虽然2013年选择“开发新产品”的受访者概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半数,延续了2012年的大趋势,即相当多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已有所觉醒,能力有所提高。这表明,创新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在发展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了开发新产品主动应对。此外,2013年选择裁员和降价等被动举措的受访者概率大大降低,也表明小微企业应对难题的举措正在由被动转为主动。

  调研组还发现,为尽快摆脱困境,大部分小微企业不仅通过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商机,还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高成本的压力。

  2.从ZF层面来讲,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放水养鱼。2013年,从中央到地方,ZF各部门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和政策扶持力度都前所未有。在回答“哪些政策对你最有帮助”这个问题时,47.5%的受访者选择“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40.6%的受访者选择“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一揽子政策”,20.2%的受访者选择 “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调研组发现,与2012年只有少数企业表示享受到了ZF优惠政策相比,2013年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小微企业表示享受到了政策优惠。(见图7)
7.jpg
  在回答 “ZF当务之急该为小微企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34.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4.4%的受访者认为应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渠道,15.3%的受访者认为ZF应长期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仅4.1%的企业认为ZF应出台政策抵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见图8)
8.jpg
  这一结果与2012年本报调查组的调研结果有所不同。据《2012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认为ZF当务之急应该是抵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 (47.0%),以及减税(46.0%)和增加贷款渠道(45.0%)、增加对企业融资担保支持(42.0%)、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0%)。

  与2012年的调查报告相比,2013年,小微企业更看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不再寄望于政策扶持,同时,对于减税和增加贷款渠道希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课题组:段树军 赵杰 朱菲娜 李征琴 王小霞 谢建超张李源清 赵海娟 孟歌 王永群 江宜航 牛福莲王有军 郭顺姬 汪卉 张宁 尹蓉本报告执笔:赵海娟图表制作:陈婧 黄俊溢 张倪 谢雅楠 张文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