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明:要真正认识好本观点,必须先读《大自然寻真》,全文可到论坛第二区“跨学科讨论区”下载或参加逐章讨论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95443-1-1.html
《大自然寻真》
天然气是我国永不枯竭的最重要绿色能源
李 开 乐
天然气如何生成和储存在哪里?全人类至今都还没认识好。天然气既可以与石油同存于一个矿中,也可以与煤或水同存在一起,还可以自己独立一个矿,但是,不论储藏在哪里,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这是都已经被人知道了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没有人能很好回答了。
笔者认为,天然气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形成,并非由石油或煤分解生成。与石油矿和煤矿的分布不同,天然气矿的分布是到处都有。地核附近的热核反应不断产生着大量气体,那主要正是甲烷。笔者认为地球由原始太阳喷出而生成,所以早期地球是热熔状态的。目前的太阳仍是全热熔状态,大量的气泡不断从球内涌上太阳表面,形成了太阳光球面上密集而无数的“米粒结构”。地球的早期也是从那种情况下演变过来的。在地壳的冷却凝固过程中,气体从球心的热核反应生成后直升球面,除了散逸进入大气之外,当然是见孔洞就藏。所以,除了石油矿和煤矿存有孔洞的地方被气体挤了进去之外,气体与粘稠的岩浆相混合,随着岩浆的逐渐冷却就被凝固在一起了。于是,硬质地壳层的实际结构就有如很松空的塑料泡沫一样,包含进了很多的气体,整个地壳层都好像卡斯特地形的山体那样,到处都是大小孔洞。下图是天然气矿分布情况示意图,显见天然气既可以与石油、水、煤混合储存在一起,也可以自己独立存在,而且到处都有其踪影。地质勘探部门如果进行探测,可能钻到哪里都会发现天然气。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核能上推力所造成的高原和山岭的地域,虽然山体结构由向上拱起的层状岩石构成,可能往下钻探难以发现前述的包含着天然气的大小空洞而尽是片状的岩石,但在它的硬质地壳层下面必定是一个巨型的高压天然气空腔。向上拱起的硬质地壳的内壁就好像巨大的锅盖那样罩住了广阔面积的岩浆,连续不断收集着来自于地心热核反应所产生的天然气而往上拱,这才将高原和山脉在初期被越拱越高,并构成了硬地壳内的一个巨大空腔(实际的情况并不像示意图所示的那么简单,更应该是多曲面拱起,腔室之间彼此相通或不通)。天然气矿虽然到处都有,但一般的情况是各个气矿彼此之间都基本上互相独立,存气量是固定的。可是,如果能开采到那种与地壳内壁热岩浆直接相连通的高压空腔天然气,就肯定会一劳永逸,取之不尽,那是地心的巨型核能工厂不断提供的绿色能源。我国的青藏高原一带就必定是这种地质结构,这注定了中国的天然气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了无穷无尽的能源支持。遍地开花的那些天然气矿是早期地球所形成,一般都已经是封闭式的,每个矿田都能被开采完,而且开采后还会冒着地层塌陷的危险;但是,高压的天然气空腔则是至今还在被不断加压的活动性天然气矿,如果不对这种地质结构进行天然气开采,空腔内压力太大就必然造成地壳爆裂排气而发生强烈地震。当然,如果盲目钻探或许真要钻破几十公里厚的硬地壳才可能获得这种高压空腔的天然气,但如果能先探查到与空腔直接相通的地壳表层的裂痕,则对高压空腔天然气的开采也是不难的事情。四川人早在上千年前就知道地下经常会有可燃气体自动喷发出来,类似那种地方可能就是有裂缝直接通到了地壳下面的高压空腔。看来,四川一带正是那个大“锅盖”边缘上最容易漏气的位置,而高原周围的其它位置也同样可以找到“锅盖”边缘上的裂痕。希望有关部门赶快醒悟,抓紧对天然气加以开发利用,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可减少地震灾害。
地球的能源有两大类,即用得完的能源和永不枯竭的绿色能源。煤和石油等属于第一类,是越用越少的能源,人类早已认识了它们并已用掉了不少(其实也还认识不够,最明显的就是可供人类使用几千年的两极圈石油就还没被很好认识到)。再说到永不枯竭的第二类能源,人类就认识得很不够了,至今主要只认识了太阳能。从哲学观点看,太阳能来自于地球之外,属外因能源。从内因角度去寻找第二类能源,便会有更加意外的大收获。风能、海流能、地热能、天然气等,都是地球的内因能源,也都是永不枯竭的绿色能源。由于青藏高原主要是我国独有的,所以,我国也就当然成为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最为丰富的国家了。因此,诚望国人赶快清醒过来,再不要舍近求远去极力花钱进口天然气等能源了,要赶紧致力开采自己的天然气(石油也很大量,不必再去努力进口),并努力研究大量和全面使用天然气的技术,争取在天然气使用技术上跑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