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是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1876—1929)l 928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F分部主席的就职演说。这篇论文之所以非常著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马歇尔不同的发展古典经济学思想的思路。然而,正如
西奥多•W•舒尔茨所指出的:“令人不解的是在场格精辟的文章之后,经济学界竞对这个问题长期保持沉默。”50年代以后,它对经济发展理论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报酬递增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
亚当·斯密的
国富论。斯密从
企业的角度说明了报酬递增产生的过程,并提出了
劳动分工受
市场范围限制定理,即
生产力的劳动分工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原因,而新的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的扩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凭借持续引进新的分工而
自我维持的增长理论。斯密的报酬递增理论体现在两个层次:
其一是微观层次的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历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其中技术变迁以分工加速知识积累的形成,成为报酬递增永不枯竭的源泉。
其二是宏观层次的分工因果累积。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分工累积以及以知识积累体现的技术变迁都属于动态范畴,必然导致
垄断的出现,其与静态的
竞争均衡是不相容的。这正是
斯密定理的两难困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