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6886 10
2008-03-25
“小额贷款”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理解它的人似乎并不是很多。带着满脑子疑问,我读了刘一夫的一篇介绍性文章,知道很多地方都是以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的小额信贷模式即“格莱珉银行”(GB)模式为蓝本的。我对其了解不多,但却有自己的思考思路。

 

“小额贷款”是一种提供资金借贷服务的机构。现实中可以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并不唯一,如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但是,现在这种机构产生了。显然,它能够更好的满足一些人的需求,这种市场需求促使了其产生。问题是:这种需求可能很早就有了,而为何满足这种需求的贷款方式进来才出现呢?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一种信贷方式如何才能生存呢?如果这种信贷完全出于盈利目的,那么它的生存只能依靠两个方式:一是控制经营成本;二是制定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与营运成本相关的是它获得资金的成本以及控制带出去的款项的风险的能力;价格策略的制定与这一行业的竞争程度有关系。如果信贷市场的竞争是足够充分的,那么这种信贷方式的前景则取决于获得资金的成本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了。如果这方面它做的不好,那么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它就可能被替代了。在这种情况下,它要生存就只能依靠无偿帮助了,如由政府提供廉价的可贷资金,限制竞争等。

 

“小额贷款”是完全出于盈利目的的吗?“小额贷款”被认为向弱势群体提供了援助之手,因而被很多人误以为是无偿帮助性质的。这种认识的误区在于:弱势全体从中得到了好处,因而它就是非盈利性质的。但事实上,弱势群体得到了帮助并部意味着提供这种服务的人一定受了损失。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如果它完全出于盈利性质,它能生存吗?如果它能生存,我们再看看它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有多大。如果不大,我们就想想原因在哪?靠市场力量,它能够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吗?最可怕的思路是:既然它是扶贫的,那政府怎能袖手旁观,必须要做点什么嘛。如果一种对弱势群体有益的贷款方式可以依靠盈利性而生存和发展,那政府又何苦要从中插一杠子呢?

 

但是,这个看法马上就会受到质疑。为什么?哎,中国的“小额贷款”搞得不好,简直让人伤心。总的说来,它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没有人期望的那样大。怎么办呢?我觉得还是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好。怎么分析?按我的思路,先问以下几个问题:1.“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是否是自由的?筹资成本如何?;2.如何控制风险的?;3.进入这种行业是否自由?进一步的分析将在以后展开,敬请关注和发表高见!

参考文献:刘一夫,《中国NGO小额贷款如何冲出重围》,《当代金融家》,2008,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3-25 17:53:00

还是从文献出发的好吧,个人感觉楼主是在完全没有查阅文献的情况下分析问题。

小额信贷,如果直接对应成MICROFINANCE,本身就有福利主义和制度主义之分,即GRAMEEN模式之外,印尼的BRIC模式也影响很大。但是在你的分析中,似乎仅仅只知道GB模式。如果楼主仅仅是看了一篇文章之后就想提出自己的思路,得出的结果恐怕不会有价值。现有研究已经将各类情况分而研究,重新一勺烩不太可能产生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像你我这样单纯“沙盘推演”的非实践人士。

试回答你的三个问题:

1,当然不自由。吸收储蓄是非常敏感的,小额信贷组织吸收存款很难得到政策上的允许。茅于轼先生的小额信贷项目有吸收存款,但数额不大,并且收到当地人民银行的严格控制。而按照尤努斯的思路,没有办法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是无法生存的。

2,所谓GB模式是以团体贷款为核心的,对此的理论研究也很充分,例如复旦大学的章元。但是团体贷款随着时间的发展被渐渐抛弃了。从中国来看,茅于轼先生从1993年创建小额信贷起就就是以个人为基础的;基本同时期的社科院扶贫社则始终坚持GB模式。但反过来看GRAMEEN银行,其从1999年遭遇极大困难之后,自身也逐渐取消了团体贷款中的连带责任,目前为GBII模式——目前的研究很少提及这点,仍然多以团体贷款为住。

3,当然可以允许自由进入,需要讨论的是无谓的竞争是否对行业发展有利。例如斯蒂格利茨的《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就强调限制竞争,提高银行的盈利。

还有就是第二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有需求没有供给。这属于信贷配给理论讨论的内容,只是该理论针对的多是小企业的“小额信贷”,直接应用于贫困人口很困难。所以,并不能说满足需求的贷款方式只是新近出现。之前也可能一直存在,只是不能完全满足,或者被银行体系牺牲掉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5 18:06:00

   感谢2楼朋友的精彩点评和诚恳建议.我会进一步阅读文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6 06:34:00
BRAC 好像是孟加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17 12:45:00
总觉得中国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太少了,而且也很少听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8 15:01:19
受教,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