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261 5
2008-03-25
  人们通常以为自利是可鄙的,无私是高尚的。但是,对经济学有所了解或者善于观察事实的人都不难发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自利。我在这里用自利替代自私的原因在于,人们所理解的自私往往包含着损人利己的成分,而自利的结果却并不一定给它们带来伤害。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是自利的。这个假设受到过一些质疑,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发现,否定这个假设,经济学的大厦将会倒塌或不能自成体系。这是题外话。我们吧焦点聚集到“助人为乐”上吧。

  “助人为乐”是否是无私的行为?我的看法是:它可能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但我认为绝大部分助人为乐都是处于自利动机。在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前,我必须要提前申明两点:其一,自利并不意味着它一定给他人带来伤害,因而助人为乐也并非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伤害;其二,人们所追求的“利”绝不仅仅限于诸如财富权力美色之类的东西,它也包括一切被人们所珍视的东西,如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等等。我们可以把助人为乐的动机概括为三点:

1 纯粹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好事不留姓名的人也许接近与这种人;

2为了获得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等。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已经表明,人确实存在这些需求。从做好事的人大都希望自己的行动得到需要帮助的人和社会的认可中,我们可以相信这种动机的存在。

3为自己的未来买“保险”。对于很多人而言,帮助他人是基于这种考虑:在未来自己遇到困难时,自己帮助过的人也许会伸出援助之手。

4交易。这种人的表现可以用如下语言表现:我帮你干这个,你帮我干那个。

   我觉得,无论是处于哪种动机,“助人为乐”都是双赢的行动。在道德层面上,人类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只有完全不为自己或者以伤害自己为代价的助人为乐才是值得讴歌的!持这种观点的未免对助人为乐要求过高,其实重要的是双赢的局面。双赢是助人为乐成为普遍现象的最有力保障,它比纯粹的道德说教要好的多。

   如何使助人为乐成为双赢局面呢?首先,教育应该使人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的奉献。再次,教育应该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有强力的自立能力。最后,对于那些有可能在帮助了别人后却使自己陷入绝境的行为,政府应该有措施为助人为乐者提供补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3-25 15:56:00
你所说的“助人为乐”的动机其实主要有两点:(1)纯粹利他。也就是建立在《道德情操论》里所描述到的“因为看到对方的快乐而心里有满足感”的心理基础之上的,与马斯洛的观点似乎有点类似。Thaler在“cooperation"(合作)这篇文章中也曾经说过,如果把心理上的满足也看成是自利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什么非自利的元素乐。(2)互惠利他。这往往是”针锋相对“的策略。阿克塞尔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中曾经说过:一方往往是预期对方下一步采取背叛或者合作的策略来作出自己的决策,在这种条件之下,自己往往在开始会采取合作的策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5 18:14:00

谢谢2楼朋友的精彩评论.

   的确,人的行为动机在很多研究中都是不能回避的话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这方面的精彩探索.williamson在他构建的理论对人性的分析也围绕着认知能力,动机,和需求三部分展开.在动机中,他提出了机会主义这个概念,并将他运用到解释组织结构中去.楼主提高的<道德情操论>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6 09:27:00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8-3-25 18:14:00的发言:

谢谢2楼朋友的精彩评论.

   的确,人的行为动机在很多研究中都是不能回避的话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这方面的精彩探索.williamson在他构建的理论对人性的分析也围绕着认知能力,动机,和需求三部分展开.在动机中,他提出了机会主义这个概念,并将他运用到解释组织结构中去.楼主提高的<道德情操论>是一本很值得看的书,谢谢!

对于人的行为动机研究的更多的,还是来源于行为经济学。以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们主张效用函数用来解释人的行为,回到边沁意义上的效用,这和新古典意义上的“显示性偏好”有区别。具体可以参看卡尼曼有关“prospect theory”方面的文章。当然,马斯洛对于人的行为动机也作出了一些描述。

在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框架之下,“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是他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威廉姆森在这个方向上走的太远,反而影响了他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威廉姆森在卡耐基读书的时候,当时就受到过理性预期学派和以西蒙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双重薰陶,不过似乎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更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5 21:31:35
虽然没看过以上提到的许多理论,不过楼主的观点我多少也赞同的~~不同的研究视角持的观点不同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7 13:41:36
听到很多人完全否定利他动机,认为利他行为最终还是出于自利动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