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chongyi 发表于 2014-4-18 19:19 
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处长一般也是教授,教授该有的处长一定有,教授没有的。。。你懂的。
而且大多数课题 ...
处长既然是教授,当然应该有教授该有的东西,普通教授既然不当处长,那处长该有的东西,教授自然不应该有,这有什么问题呢?
像我们学校,处长可以按照就高原则,在教授津贴与行政领导津贴中选择高的那块,问题在于:教授分5级,想领取高级别津贴就要有高水平项目或科研成果,这个是要经过绩效工资改革委员会共同评选的,我校评选的最终结果是各个处长基本上是按照行政领导领的津贴,而这一部分我前面说过了,是低于教授的津贴的。专业教师在学院如果兼任院长副院长这类正处与副处级的职务,可以领取领导管理津贴,不过不算多,也就千八百块钱一个月。
大多数课题申报,省里的课题可能猫腻会多一些,不过理工科的课题一般是看人脉,而这个人脉一般体现在科研方面,行政领导一般事务比较繁忙,我看到的,大多没什么高级课题。很多人往往是有了高级课题才被提拔到行政领导职位上的。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基本上比较公平,我看我们学校的领导没体现出什么优势来,申下来课题的往往是一些年轻的学者。要说行政领导的真正优势,我觉得是在一些教研课题的申请上,这个一般没人跟他们争,多落入了行政领导手中,可是,教研课题大多不算高水平课题,评选特级一级2级以上的教授基本上没啥用的。国家级教研课题同样难申请,整个学校也没几个人申请得到。
如果你说的是灰色收入,这东西本来就上不得台面,而且也因人而异,我觉得单独拿出来说没什么意思。
总之,我们学校真正的牛人,要么不当领导,要么当得都是专业型领导,如重点实验室主任、某个研究所所长之类的职务,像什么教务处、科研处等处长的位置,基本都转变为职业官僚了,我的一个感觉,以后这两种分类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清楚。
我的感觉,理工科院校这方面好一些,因为成果比较清楚,综合类高校,或是偏文科类的高校问题比较大,因为很多成果不太好衡量。这样有操作的空间,一些导员出身,搞党务上来的处级校级领导比较多,他们把持着政策制定的权力,可在理工科院校里,基本上没有他们太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