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5529 12
2005-06-29

关于博弈论的研究空前活跃,但我们是不是应听听另外的声音呢?请看下面的贴子:

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2&ID=725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29 17:20:00

我给贴过来吧,有点搞笑.

在学习博弈论时,有幸看到人大一位教授博导对博弈论的解释,可谓石破天惊,让我等无知学生目瞪口呆,以下将文章(发表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经济博弈论研究要去伪存真》)内容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关于智猪博弈 该教授认为: 对此案例,笔者认为不应借猪说人,猪是由人来饲养的,猪事如果简单类推人事,则极易出现人造的经济问题或伪问题。(1)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超级智能猪,也许马戏团能培训出这样的可以按按钮的猪。(2)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猪圈,要猪去按按钮,还要猪为每一次按按钮付出两个单位的猪食成本,难道猪会算账?猪的这两个单位成本是什么意思?按一下按钮就会少了两个单位的猪食如何理解?先按按钮的猪怎么就必须后进食?世上哪有这样的事。(3)从养猪实际看,大猪与小猪怎能混在一起养?事实上任何一个养猪场都是批量饲养,猪与猪之间的年龄都差不多,这样也便于管理。如果有大猪与小猪在一个圈子里,那一定是母子关系,而如果是母子关系,则大猪一定是让小猪先吃!(4)该案例所设计的大猪和小猪的支付矩阵,其中的数字是人造的,一头猪吃多少完全取决于饲养它的主人给多少,取决于它的运动量有多少,取决于它的胃口如何。大猪也不见得食量一定大于小猪。把猪的按按钮成本定为两个单位的猪食更是子虚乌有。说实话,按一下按钮对于猪来讲不一定是坏事,不一定有成本,它更可能是一种运动,而运动则有益于猪的健康! 二、关于囚徒困境 该教授认为:所谓国际权威经济学大辞典必列条目“囚徒难题”或“囚徒困境”更是抽象得只有文学故事的作用,离经济学太远了。比如这一案例根本没有考虑:是否招供并非定罪的充分、必要条件,定罪的充要条件是证据,有了证据不招供亦可定罪,没有证据即使招供(证言),也不能定罪;犯罪嫌疑人所涉及犯罪的种类,因何而抓,如何被抓;犯罪嫌疑人在被拘之前的内部行为合约;犯罪嫌疑人招供与不招供的概率,招供的程度,何时招供,招供之后还可能翻供。在实际的经济社会生活中,绝不是简单的合作与不合作的关系,而是合作中有不合作,不合作中有合作,对策不是非此即彼,而是有极为广泛的选择,几乎可以说不能用一个二阶矩阵描述实际的对策,纳什均衡、囚徒困境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学中标准的工具与概念。经济学需要抽象,但不是无规则、无本质的抽象。 三、关于博弈论研究 该教授认为:所谓“为了使整个人类能走出‘纳什均衡’所导致的‘囚徒困境’,使人类可能最终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一个伪问题。首先,人类是否处于囚徒困境没有确证,更不用说把囚徒比喻成人类是一种类比谬误,因而不存在什么走出囚徒困境的问题。其次,纳什均衡与囚徒困境是否是经济上的因果关系是不确定的,至少纳什均衡在经济学上的意义是不确定的(谢识予,1999)。再次,人类最终解决共同难题是一个乌托邦,人类的共同难题即使解决了这个,又会产生那个。人类有难题、有竞争是好事,有挑战是好事,这就是羊与狼的关系,这就是矛盾论、辩证法,竟争永远比不竞争重要,差异永远比趋同重要,人类是不可能解决什么最终难题的。没有了难题,人类必然消亡!因此最终解决难题又是一个伪问题。经济学博士所设计的赔偿规则是伪规则,是自相矛盾的。比如鼓励诚实有奖励,但当两人都如实写同样的100元价格时却没有奖励。而当两人都不诚实地写低价格时却按此价格赔偿。该教授希望穷国的学者应该研究真正事关穷国生存发展的真问题,不应把才智与有限的时间用于研究那些不必要的洋问题、虚问题上,更不应关注所谓的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9 18:28:00

当我们以一种自我满足式的高傲态度来批评这位“明显不懂博弈论”的教授时,我觉得其实我们应该闭嘴。因为学过博弈论并且喜欢它的人都会持反对的态度。那么,我们不断地对作者或者帖子进行批评,得到什么呢?这就好比现在找出1980年代批评市场经济的帖子来加以恶狠狠的鞭挞一样,除了体验一番红卫兵式的复仇感,对于我们学好博弈论有任何增益吗?恐怕只能说明我们怀着那么一点点沾沾自喜和阴暗心理吧?

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经由这位教授基本上没有价值的文章,提醒我们自己,要理解一种理论的优点与缺陷,慎用博弈论,慎用任何一种理论。要明白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终极的、普世的真理,在保留对理论的优势的同时,内心明了理论的缺陷。

能够从大家都看得出的东西中看出东西,那不算本事;要能看出对自身有建设性的东西,看出别人很少看出的东西,才算本事。

我尤其希望本坛网友不要转载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帖子,如果不幸转载了,那么希望能少发议论,多做建设性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9 18:52:00
以下是引用nie在2005-6-29 18:28:31的发言:

当我们以一种自我满足式的高傲态度来批评这位“明显不懂博弈论”的教授时,我觉得其实我们应该闭嘴。因为学过博弈论并且喜欢它的人都会持反对的态度。那么,我们不断地对作者或者帖子进行批评,得到什么呢?这就好比现在找出1980年代批评市场经济的帖子来加以恶狠狠的鞭挞一样,除了体验一番红卫兵式的复仇感,对于我们学好博弈论有任何增益吗?恐怕只能说明我们怀着那么一点点沾沾自喜和阴暗心理吧?

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经由这位教授基本上没有价值的文章,提醒我们自己,要理解一种理论的优点与缺陷,慎用博弈论,慎用任何一种理论。要明白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终极的、普世的真理,在保留对理论的优势的同时,内心明了理论的缺陷。

能够从大家都看得出的东西中看出东西,那不算本事;要能看出对自身有建设性的东西,看出别人很少看出的东西,才算本事。

我尤其希望本坛网友不要转载一些没有什么意义的帖子,如果不幸转载了,那么希望能少发议论,多做建设性工作。

高手!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本人深表敬仰。

不过我倒觉得这位教授在2004年发表的论文还是进行了一番思考的。也不能说没价值,谁能说他说的就一定是错的呢?这倒让我想起了物理学中的那个“以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30 09:24:00

“要明白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终极的、普世的真理,在保留对理论的优势的同时,内心明了理论的缺陷。”

这句话本身能推导出悖论。类似于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样的话,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悖论。

此外,说起红卫兵,这位教授批判博弈论的思维方式倒使我想起文革时期组织批判相对论时的一些思维方式。

这种论争非常有趣,有一点哥德尔定理的韵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6 20:51:00

我忍不住想说,为什么人大的经济论坛上老有人把bbs.cenet.org.cn上的帖子贴过来呢?

这两个论坛都是我平均两天去一次的,每次看到这种现象,感觉非常不舒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