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巫师 自从有了股市,也就有了股市预测和评论。从早期的股评家到后来的证券分析师。尽管这两个群体彼此相轻,虽然方法不同,但究其工作内容而言,却大抵相似。近些年来,A股市场中也出现了一批具备较强市场影响力的股市预测家,我们称之为“股市巫师”。然而,股市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令“股市巫师”时时刻刻面临市场的考验……
洪灏:华尔街归来的“巫师”
首席策略师是拥有无数光环的一个群体,他们一次次预言顶和底,他们的预言甚至能影响短期的市场走势。洪灏是这个群体中特别的一位,他出身于顶尖国际投行,回国后,凭借量化模型准确预言市场走势。
那么洪灏是如何做到准确预测市场的呢?我们将从洪灏的经历和观点中去一探究竟。从他的分析框架、信息来源、数量模型的构建等来揭开这位“海归巫师”的神秘面纱。
洪灏曾于花旗集团及摩根士丹利,担任环球股票策略师及股票分析员,并曾出任美国飞利凯瑞证券中国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在朱云来力邀下,2009年加盟中金公司 ,担任股票策略师及执行董事,刚来便研发出中金公司第一个股市量化模型,成功预测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上证指数趋势,打败了大名鼎鼎的花旗、高盛、瑞信和野村等国际大行。并且成为环球市场极少准确预测上证指数2012年上半年会下挫的策略师。
出身名校
洪灏本科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间大学相较于北大、清华名气可能不那么大,但是这所学校却深具影响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于1951年,目标是创建哈佛一样的商学院 ,培养对外贸易、经济人才。早在1960年就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一所经济类重点大学。校董会主席均由国家领导人担任,第一届是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而现届校董会主席则是前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
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友遍及商务部 、外交部、海关总署和农业部等国务院部委。在商务部大约13%的官员都来自这所大学,外交部也由数十名官员来自这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友中还有部分高官,比如前外经贸部(现商务部)部长石广生、前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前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 、中联办副主任郭莉、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及浙江省副省长龚正等。
社交圈名流云集
洪灏的北京所居住是银泰中心,这是北京长安街的标志性建筑,大厦名流聚居,离中国政治中枢的中南海也只是短短数分钟车程。银泰中心于2008年落成后,纵使每平方米售价已逾10万元人民币,但很快就售罄,被称为北京“最贵豪宅”。洪灏曾说过:“住这里有一个好处,就是不断有机会与知名人士作交流,如章子怡、刘翔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等,还有其他明星,例如谢霆峰。”
洪灏2009年加入中金公司,担任股票策略师及执行董事,借助中金公司平台,洪灏在北京建立丰富人脉关系,更扩阔策略视野。经常在内地参与高端研讨会及会议,接触上层人物的他,除能迅速捕捉各方信息外,亦能借此获得比同行更高的审视角度。这些经历再加上在华尔街打拼的实战经验,无疑令洪灏对解读内地股市走势更有把握。
现在洪灏身份已经由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转变为香港交银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洪灏曾透露:中字头公司会有些“政治任务”要完成,更要不断跟政府及国企打交道。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条条框框,尤其身在北京,需要注意一些事情。
对于转战交银国际的原因,洪灏表示:“与北京相比,香港为自由的资本市场,没有那么多限制,更国际化。加上交行正逐步走向国际化,需要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及经验丰富的人建立分析团队。交银国际也爱才,过来这边,可以做的事情更多,空间更大。”
“巫师”的秘诀
洪灏比较精准的预测包括2009年研发的量化模型,预测2010年1月和2011年4月的A股中级调整。此外,预测到2011年10月股市的拐点,市场将步入调整。环球市场唯一准确预测2012年上半年会市场会大幅调整。
今年3月,洪灏预测上证指数会跌至1600-1800点,能否兑现,拭目以待。
从洪灏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顶尖策略师不仅需要具备广阔国际化的视野,还需要具备顶级的圈子,从中洞察到经济政策走向的风吹草动,科学化的模型对这些变化进行逻辑推演,预言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势。
洪灏就曾表示:“在北京的工作,包括中金的中字头公司工作,与在其他投行不同,客户大多是主权基金及保险资金,可以结识很多高端的人,以更高层次的观点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可以看到策略师需要顶级的视野。
首席策略师仅仅是运气准确预测资本市场走势吗?显然不是章鱼保罗式的非此即彼,而是准确的信息和高质量的模型推演出来的。
[PAGE@默认页1]
程定华 :券商策略时代的“巫师”
程定华无疑代表了股市预测的“券商策略”时代,在其离任之后,“券商策略”在市场上已有“光环渐去”之感。而我们更想知道的是,程定华一再精准预测市场走势的原因何在?其分析方法、逻辑支点、理论视野,以及对A股市场的把握方式,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013年末,程定华离任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一职。一时间,市场上不少投资者大呼“失去操作标杆”。
尽管业界对安信证券是否特意安排了“造神运动”存有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从2006年到2013年的将近7年时间里,程定华以其缜密的逻辑、独到的分析视角和多次精准的预测,给了投资者以明确的预期。
程定华无疑代表了股市预测的“券商策略”时代,在其离任之后,“券商策略”在市场上已有“光环渐去”之感。而我们更想知道的是,程定华一再精准预测市场走势的原因何在?其分析方法、逻辑支点、理论视野,以及对A股市场的把握方式,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精准预测
2012年12月4日晚,不少基金经理们到了署名为“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发送的报告或短信。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市场经过前期大幅下跌,已消化了部分不确定性,我们建议投资者在12月逐步加仓。”
此后,大盘展开一轮强势反弹,上证指数从1949点拉升至2400上方,上涨行情一直维持到2013年2月初。这是程定华2013年末离任前给投资者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例。
事实上,即使不是以正式的研究报告形式出现的判断观点,只要冠有“程定华”的名头,也会引来众多的拥趸。
2013年4月2日上午,一份关于程定华此前与“某机构”讨论A股走势的文章开始在网络上扩散。该文的核心思想是“上涨理由已消失,接下来只是跌到哪里而已”。而现在回顾起来,上证指数在2013年4-5月间出现小幅的反弹后,即进入6月份的暴跌行情,最低一度跌至1849点。
股市保罗
由于预测精准,程定华也一度被投资者冠以“股市保罗”的称号,这一称号源自于多次精确预测世界杯结果的“章鱼保罗”。
而回顾起来,程定华带领的安信证券策略团队原本在机构投资者中有较高知名度,其策略团队2010年获得新财富策略研究团队第三名,2011年和2012年则获得亚军。因为拥有高善文和程定华这样的“明星分析师”,每年安信证券策略会总是爆满,更有不少投资人愿意出重金私下单独聆听程定华等人的策略分析。
“无论工作多累,抑或心情不爽,只要看到有券商策略研究报告中出现‘程定华’这三个字,就不会轻易放过,总会细细研读一番。”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如是回顾程定华在安信证券任职期间,自己对其报告的重视程度。
独占鳌头
在为数众多的分析师群体中,即使缩小到策略分析的范畴,历年来登上各类榜单者亦不在少数,但能够以“券商策略”之名撩动市场神经者,却唯独程定华一人。
有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在程定华离职前的1-2年,由于名气巨大,其已成为基金公司争相邀请的“贵宾”,小规模的基金公司或者在安信证券没有分仓的基金公司,几乎不太可能请到程定华来做路演。该公募基金人士回顾了当时有趣的情形——同在上海一幢办公楼的两家基金公司,其中一家规模过千亿,程定华的策略团队每年都会定期来公司路演。而另外一家规模只有百亿,数次都无法请到程定华参加路演。
至程定华离任的前期,市场对其言论几乎达到了“瞬间反映”的程度。2013年9月25日上午,安信证券举办2013年医药投资年会,程定华当日的演讲主题为“冬天的暖流”。不过,在他看来,所谓的“暖流”仅属于医药股等少数投资机会,并判断A股中期仍然弱市,下行风险转移至四季度末,建议10月整体性降低仓位。2013年9月25日当日上午上证指数本已震荡向上,但下午1点多即掉头向下,次日更是大幅暴跌,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程定华的上述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的信心,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影响力。
券商策略时代:开创者也是终结者?
在人才济济的券商研究领域,安信证券因程定华和高善文两大王牌而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异军突起,这本身就是一道奇观。而在程定华谢幕后,“券商策略”在市场上已渐失光彩,以程定华为代表的“券商策略时代”似乎徐徐闭上大门,而再度开启这扇大门的契机似未到来,程定华无疑是券商策略时代的开创者,但在他转身后,将其定义为券商策略时代的终结者,又过于武断。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是什么因素成就了程定华?从2006年到2013年,程定华并未系统的表述其判断的“秘笈”,但他的逻辑支点、知识结构、分析方法、理论视野,则散见于他发表的研究报告中。
安信证券作为一个优秀的平台,以及A股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程定华,但显然这些并不是全部。那么,程定华一再精准预测市场走势的“秘笈”是什么?对于每一个想在A股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投资者来说,在为看到程定华精准预测市场而啧啧称奇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他成功的基因何在。
[PAGE@默认页2]
龚方雄 :永远的多头“巫师”
盘点A股的股市“巫师”,不得不提的还有摩根大通的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2008年因精准预测出“4万亿投资计划”使得龚方雄一战成名,不同于根据技术形态预测股指的涨跌,他将经济政策预测的时间节点固定在具体时间之内,也成为当之无愧的股市“巫师”。如今时隔6年,恐怕最为耀眼的称号是摩根大通“投资银行主席”的头衔。
一言成名
2008年8月19日,摩根大通分析师龚方雄抛出一份国家“救市”报告,称国内有关部门正在考虑的激励计划规模至少达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措施”。
该预测对市场起了疯狂的刺激作用,此后的两天,上证指数飙升178.71点,升幅7.63%,深成指上升567点,升幅7.21%。然而经过短暂的坚挺过后,便急转直下,一周内暴跌400多点。据媒体报道,这期间,蜂拥而入的小散被套、机构资金借机出逃约40.78亿元。
一时之间,业内外对龚方雄的声讨声与日俱增。其中最广泛的质疑则集中于,该报告实际上是为掩护外资投行“出货”的帮凶。在摩根大通澄清“只是判断”后,该方案似乎不了了之。
颇为戏剧性的是,1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果然出台了刺激方案,计划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加上2009年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4000亿元。 这一系列政策似乎都一一验证了龚方雄当初判断的准确性。由此龚方雄一战成名。
事后龚方雄曾对媒体有所说明“我们早就跟我们的机构投资者讲过这个观点,有很多数据图表做支持,而发给媒体的报告只是单独把结论提了出来。”据了解,在给机构投资者的完整报告里,该预测依据的逻辑推理概括起来是:研究团队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做报告,跟踪金融风暴的进展,分析政府的应对措施。同时,根据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经验,当时中国的财政赤字从1997年的1%左右提高到1998年的2.5%左右,上升了1.5个百分点。推测政府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所定的财政赤字绝对不会亚于亚洲金融风暴。因此,得出结论,赤字至少占GDP的1.5%左右,即2000亿-4000亿这个区间。
尽管预测有据可循,但是这份精准的预测出自一位外资投行的分析师之口,不管事件背后的真相如何,结果不免都令人遐想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