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5853 90
2014-04-28
     最近又见关于寒门之子的讨论,LZ出来谈一下自己的见解,抛砖引玉。   
     记得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功成名就之后是否要追回初恋女友>,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当你失去一件自己当时非常珍惜在乎却无能为力的东西(比如初恋女友)时,不要郁结心中而要坚决的承认失去。同样的,生于寒门,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首先要勇敢、客观的承认无论从从小生活的环境,还是所能掌控的社会资源,寒门之子相比X二代有着先天的缺陷。但是,出身决定命运显然是个伪命题。

   
       从学术意义上讲,拼爹是全球性的现象,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法国著名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在其新著《二十一世纪资本论(Le capital au XXIe siecle)中提出“遗产型资本主义(capitalisme patrimonial)”,指的是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我们可以命名为“拼爹资本主义”。对于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匹克迪的基本经济模型其实相当简单,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规律和一个不等式。

   
        首先引进资本总量K与国民年收入Y之间的关系:K=βY,或者β=K/Y. 匹克迪做过的许多研究显示,发达的西方经济中,与库兹涅茨曲线正好相反,β与时间的关系是正U型曲线。换言之,资本对收入的影响在初期减少之后,会达到谷底而恢复上升。匹克迪的第一个经济规律,是国民年收入Y中的资本份额α等于资本年回报率r乘以β: α=rβ. 匹克迪的第二个经济规律,是在一个稳定体系中,上面定义的资本-收入比率β等于储蓄率除以经济年增长率g。这个规律在匹克迪理论中只起了次要作用。匹克迪最关键的命题,是在“正常”历史条件下的下述不等式:r>g。即在“正常”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年回报率总是大于经济年增长率。这一基本不等式的重要含义,便是资本持有者的收入增长永远高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因为前者的收入只会有小部分用于消费,而普通穷人的收入则几乎全部用于维生,造成两者的贫富差距只增不减。

   
        我们可以根据大量历史数据比较有史以来全球平均资本年回报率和经济年增长率,可以发现:除了近代例外时期,资本收益率一直在4-5%左右,而经济增长率在近代之前一直低于2%。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各种特别原因(战争破坏和技术革命等等),经济增长率首次持续超过了资本收益率,而导致劳工收益增长超过资本收益的“异常”。从本世纪开始,这一情况逆转,回归到资本收益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历史常态,所以造成无法改变的两极分化。

   
      总之,一旦回到资本回报率大于经济增长率的“常态”,资本拥有量成为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是代际继承。匹克迪披露:在号称实行社会民主主义的现代英国、法国、德国,目前国民收入中仍然有大约一成(8%-12%)来自遗产继承,这与百年前的旧欧洲大致相当。这还不包括日益重要的知识教育资本的代际传承。这就是匹克迪“拼爹资本主义”说法的由来。

   
        那么是否意味着寒门之子永无出头之日?按照匹克迪“拼爹资本主义”的理论,随着资本积累相对劳工收入的持续增长,如果最终造成资本收益率的下降,那么r<g。、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纯经济学分析,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Michigan 大学教授James Lee对东北的村庄做过多年研究,看清朝、民国、文革、改革开放期间村里人的社会地位流动情况,他发现:清与民国时期村里普通农民出身的人上升的机率更高。近几十年户籍、出身审查等制度使普通人前景更暗淡,没关系者没希望。

   
        这些纯理论分析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令人失望,毕竟学术只是理论上的。那么现实中更接地气的现状如何呢?由于没有相关的数据,所以LZ只能举例来说明,并给出我们吊丝逆袭可选择的路径。

   
         路径一:通过暴力革命的社会大洗牌,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便是太祖Mao,但是现有的社会条件不太现实。

   
         路径二:学术,最好出国,如陈志武。《南方周末》上的一则报道——《让出身不再决定命运》吸引了陈志武。他用iPhone拍下报纸,发在了微博上。在这个有着320万粉丝的平台上,他就这个话题逐一阐述:“ZF权力的膨胀,是如何扭曲着社会资源的分配,进而破坏普通人所能得到的机会和公平。”他自己就是一个乡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故事。父母都是农民,童年和青少年在湖南茶陵的田野、山岭上度过。整个启蒙阶段都在“文革”期间,没好好上过课,“老师都是本村本镇的,没有人上过大学,给不了启发性教育,就是按教科书很枯燥地讲。直到1979年考上大学,他才第一次离开了茶陵县老家,来到大城市——长沙。班上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才知道生活条件、父母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和自己有多大的差距。除了继续打数学功底,大学4年最大所得是把外语学好,“每天坚持看《中国日报》、听美国之音,到毕业时,听英语广播已经不用和同学一样需要先在大脑里翻译成中文。”在国防科大读研时,陈志武经常去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走向未来》丛书,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学家的经典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佛里德曼的《自由选择》。”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我没有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给耶鲁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写信说明原因,我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答应让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试。”在崔之元的建议下,陈志武选了金融学,“当时我连金融(Finance)这个词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给我看了一些书,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在政治教研室发苹果,打了4个月的杂后,一封来自耶鲁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带着几十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有时在纽约的大街上,在曼哈顿走着,我就想,就这几年以前,我还在茶陵农村的那些山沟里面扛着柴走呢。”1990年,陈志武从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担任终身教职。“我现在相信自由市场,和我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我这一生很随机、很自由,没有任何人给我计划,自己也没有计划,我的父母、弟兄姐妹无法强加什么给我。今天对什么感兴趣,就自己摸索下去;明天如果有新的兴趣点,就再作调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以,“我比较相信:非受控制的人生和社会,也许不像许多人担忧的那样,甚至是更好、更自然的。”(参考:“局外人”陈志武-一个经济学人的第三条路)。

   
     路径三:白手起家,做一名创业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马云、俞敏洪、刘强东、陈光标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很多路径。但是当我仔细思考长远人生的意义时:我发现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X二代有什么可优越的呢?相比于寒门之子,他们也有人生的不开心、不满足,他们更缺少一种人生的选择权。前几天Saul给我发邮件说这个秋天他还会来中国调研他的课题“中国的旧村改造”,一个MIT主修数学副修东亚研究的本科生研究中国的问题能达到这种程度不得不让我这个中国人感到佩服。结合看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周其仁:在江湖与庙堂之间,我体悟到这个时代还是需要一些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需要奔走在第一线的人,不管你拼什么,Father、body or whatever,或许你可以去拼,拼到了也只是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最后该淘汰的还是要淘汰、该起底的还是要起底,What you should do is just to do it. Just let it happen.

   
LZ新郎微波@翔宇下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28 17:30:27
抛砖引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8 18:14:27
顶!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8 19:19:29
说得有道理!暂时可以拼爹,但是爹没了就得拼实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8 19:37:04
现在从体制内想出人头地太难啦,所以体制外才是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8 21:02:10
是难,但不是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