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4-4-30 00:19: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0:26:21
借助亚财政的视角,明朝清官海瑞的私生活尽收眼底。在明朝,一个七品知县的年薪大约有4万元(经过换算得出此金额,下同),实际到手约2.5万元,可以养活一家5口人。海瑞知县除了合法工资以外,老家还有40亩田,能再多收入2万元,顶多再多养5口人,一共可以养活10口人,但不能有额外的花费。可是,海瑞的私生活透露,海瑞家的人口远远大于10人。海瑞先后有过3位夫人,又至少纳过3个小妾,先后生育3个儿子、3个女儿,再加上几个仆人、奶妈、婢女和海瑞的母亲,至少有20人,海瑞要想养活这么多人,几乎不可能。并且,当时纳1名小妾还得花66400元左右。养活约20人、纳3名小妾,海瑞晚年回老家时竟然还有近8万元的存款。海瑞是如何办到的?至今还是个谜。

我真的很奇怪 刘峰 博士的账是怎么算的?

海瑞先后有过3位夫人,这三位夫人是去世或者休掉一个之后再娶的,怎么成了海瑞要同时养这些夫人呢?
当时纳1名小妾还得花66400元左右?这怎么可能?竟然远远超过七品知县的年薪4万元?
海瑞辞世的时候,母亲、夫人和孩子们都不在了。“万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卒于任上。去世的前几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来的六钱银子。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遗物,仅余葛帏旧衣,无以为殓,不禁潸然泪下,幸赖同僚捐治葬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晚年回老家时竟然还有近8万元的存款”这种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还有,海瑞最后一任官职是“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官至正四品,收入要高于七品知县很多了。

这等学问,不做也罢!
这等文章,会搞乱读者的思维,我就不再推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0:36:43
榨取式的经济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0:48:53
onrush 发表于 2014-4-30 00:26
【借助亚财政的视角,明朝清官海瑞的私生活尽收眼底。在明朝,一个七品知县的年薪大约有4万元(经过换算得出 ...
挺好的,关于历史问题的争论,越争论越有启发。你列举的这些细节,是我在转载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我更多地被亚财政和制度问题所吸引。感谢你的发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3:48:30
现在国家一年财政收入10多万亿,GDP总额50多万亿,由此大概可以看出国家收了将近20%的税,按照文章观点,在农业社会这个时候就会有动乱,虽然现在农业占比不大,不过也应该控制一下国家的收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5:56:5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7:28:31
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几乎都是人与自然抗争失败而导致农民无法生存,加之当局奢靡无度,不管是财政还是亚财政严重赤字,此时就出现所谓的官逼民反,实际是天逼民反。中央的八项规定推出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防范奢靡浪费、经济下行压力、两极分化、社会分配不公……等等可能导致的社会动荡。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8:23:55
思想解放很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8:33:06
恩,涨知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09:42:52
0傲游截图2014043009415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0:23:21
这是官场的“马太效应”啊。历代王朝灭亡还有个说法:每个朝代建立之初,由于大规模战乱使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量荒芜,这个时候可以耕者有其田,民心也思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一方面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官员等人手中,农民只能租田耕种;另一方面人口上升太快,当时那么点的耕地加上那时候的技术也不咋的,只能养活那么点人,多出来的就要挨饿了,所以就只有造反了。更个朝代都是这个循环,从这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土地问题解决不好,就只有改朝换代了。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提18万亩耕地红线,一方面控制人口,另外也在改良技术、进口粮食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0:28:39
现在社会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0:34:53
文革始于海瑞罢官,在人治的社会中这种现象很正常,几千年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等思想改变那一天也是中国社会真正变革那一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0:55:35
问题是从来就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1:25:35
简单说王朝变换都是钱闹的,我感觉也就是分配有问题.滥用权利收取金钱,然后按照权力分配,收取与支出都暗箱操作.换一波当权者继续这种模式.破除这种循环,应该可以打破所谓的王朝更替状况.要说英美模式可以说起于大宪章,宪章目的就是限制皇权,其中很多就和财产权利有关,也是限制乱征税的开始.只有当政者不再对公民的财产乱来,才有可能政权长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1:31:22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QQ图片20140430112452.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2:33:39
拜读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2:37:58
历史是我们前车之鉴:当一个国家/ZF的财政破产时,是这个政权破产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有没有人来研究过,如果多印钞票稀释百姓/民众的财产/工资/收入会否导致变相剥削,从而导致破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3:45:26
刚刚看过《大清相国》,王岐山推荐的,其中对亚财政也有一些反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4:10:57
现在不也一样么???公务员也一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4:24:00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4:43:36
造成的”亚财政“的原因当然很多,比如监督体系不健全,官僚体制、明清的”底薪养廉“等。但是我觉得这和这些王朝的灭亡没有关系,决定一个王朝存亡的是大地主、富商与士绅等有产者,在他们手上握着帝国的主要资源,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服从于”中央“,希望看到稳定的局面,只有在他们认为目前的统治阶级不能维护和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不惜与其决裂,发动战争。当大地主、富商与士绅等有产者能和统治阶级获得相同(相对的)权力与利益时,他们不太关心统治阶级的这些”小毛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5:24:17
几千年的潜规则,难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16:45:26
无非就是区域不均衡问题
财政没发挥应有的调蓄功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30 21:20:51
已推广

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4 13:10:53
谢谢楼主分享。已推广
附件列表
分享.PNG

原图尺寸 14.05 KB

分享.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17:34:37
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8 16:48:28
这个虽然不是完全唯一的原因,却值得我们深思!
附件列表
flyingway的qq群分享.jpg

原图尺寸 31 KB

flyingway的qq群分享.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0 09:42:19
看主文,看评论,对照着看,有意思!不过,我对几个提出质疑的还是认同的,就怕作者急于搞出一个新名词,做研究不认真,误人子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1 00:46:25
大鱼出品 必是精品  很有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