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819 0
2014-04-29
关于如何阅读研究报告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

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1)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2)有没有你没想到的地方;3)是不是有明显的破绽。总之,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时候是有启迪的。


估值与戴维斯效应

在市场投资中,价格的波动与投资人的预期关联程度基本可达到70%-80%。而不断抬高的预期配合不断抬高的PE定位水平,决定了价格与投资人预期之间的非线性关联关系。 以前这个现象被称作市场的不理性行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市场的理性短期预期导致的自发波动。也可以称作“戴维斯效应”。


戴维斯双击效应

一个公司四年内的净利润增长一倍左右。EPS(每股收益)从1元到2元。但是同时由于股市预期的转变,PE(市盈率)从10倍涨到60倍,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就涨了12倍。应该说净利润四年增加一倍并不困难,PE持续在60才是难度所在,而牛市中达到的难度也不大。这就是戴维斯双击效应双倍放大带来的长线投资机会。


如何结合股价阶段看研报

股价运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相对底部区域、拉升阶段、相对顶部区域、下跌阶段。

当股价处于相对底部区域时,在研读研究报告时,首先从研报里分析主营业务的稳定性(不管是否亏损),以防止股价再度下跌。不必过于关心目前的PE状况,而应该侧重于找出公司的业绩成长点,关心研报对未来3年的EPS预测。比如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受到政策扶持、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等。

当股价处于拉升阶段时在读研究报告时,股价被拉起来说明市场已经明确了公司的盈利点,这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盈利的可持续性研究上,多分析目前这种盈利点能够持续多久并且要充分了解影响盈利的各种风险。最好是把把这些风险点列出来并配以一定的权重。

当股价处于相对顶部阶段时,阅读研究报告,要关注公司的估值和行业的估值情况,分析是否存在高估的情况。分析股价高位滞涨的原因和公司经营风险,是否有新的增长点,以防止股价再上一个台阶。

当股价处于下跌阶段时,读研究报告,首先应该找出导致股价下的公司经营层面或者行业领域的因素。还可从研报里分析罗列出股价下的各个风险点,并判断风险释放是否充分。


如果运用研究报告简单选股票池

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覆盖的偏好:1、高成长性的公司被较少的分析师覆盖。2、覆盖程度中等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强。3、大市值、低估值、低换手率的公司被充分覆盖。4、股价表现最好的公司被相对较少的分析师覆盖。

一般来讲有分析师覆盖但还未被充分覆盖的股票会有比较好的表现,过去一段时间针对上市公司有研究报告、但研究报告数量较少的,这类股票要加入自己的股票池;而研究报告数量相对较多的股票未来走势较弱,这些股票则应该调出股票池。

当研究报告中盈利预测上调的,统计来看上调之后的短期超额收益一般能持续三周,而且这种情况下大盘股的表现优于小市值股票表现。阅读不同券商的研报,对同一家上市公司各个券商研究员的盈利预测会存在分歧,统计来看,分析师对下一年的盈利预测分歧越大,股价表现越强,反之,则表现弱。所以当盈利预测上调时,可选择流通盘较大的个股;当各个券商研究员盈利预测出来时,选择分歧较大的个股。


谁在看报告?

在A股中,任何一个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私募基金,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银行投资部门等,没有一个不去研究主流机构的研究报告的.他们可能不读报纸,可能不听新闻,但是中信、申万、中金、招商的王牌机构的晨会报告和研究报告他们不能不看。这些A股投资机构的大佬们会在研究报告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正是这些研究报告在引导在机构资金的流向。

券商研究报告是所有报告中流动性最高的,对外部具有开放性,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也阅读这些东西,但是觉得实用性不强,比如某个券商给某个股强烈推荐的研究评级,该股却不涨反而大跌.这样的例子很多,于是一部分人就不再信任研究报告,甚至骂研究报告,对付研究报告,我们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一定要详细阅读,结合技术面和市场热点来使用,这样就会很有效。


冷静研读券商研究报告

券商研究报告不是“万能钥匙”。 报告是在一个时点上完成的,基于现在的客观环境和政策导向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预测。准确的说券商研究报告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当客观环境或者某一行业发生了突发事件,那么先前的预测就会需要修正,在市场的变化中研究结果需要动态调整,也就是常说的“与时俱进”。研读券商研究报告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给投资者提供分析的方向,投资者可以把握机构研究的视野和思考的方向,通过二次研究来决定投资时机和投资对象。


提防券商研究报告的潜规则

券商并不是单纯的一个研究机构,它最重要的角色是市场参与者,所以市场中必然有其利益所在。在研究报告中偶尔会带有一些感情色彩或者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带有目的性的推荐,这样会让盲目信奉券商报告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适得其反,所以在资本市场里不能一味的相信或者依靠别人,在研读券商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面,判断报告推论的合理性,是否有分析的破绽。

券商报告是投资者的工具,而不是投资者的结果,要掌握券商报告中的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和角度,从而完善自己的投资分析能力和市场研判水平。对其推荐的股票,要考察该类股票的历史走势看是否有什么规律,并且要分析该上市公司的背景、主营业务、行业竞争力及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是否存在,而且往往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上市公司其所在行业是自己根本不了解的行业,那么这种行业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最好敬而远之。还是那句话:“投资自己熟悉的产品。”因此,要辨证的去阅读券商研究报告,而不是仅仅看报告中推荐的品种去买入。


如何汲取券商研究报告的精华?

第一,取数据。券商报告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最值得汲取的一块就是数据的归类、整理、对比,个人投资者因为信息来源的欠缺,数据整理时间的缺失,都不能像券商研究员们专门花上几天的时间来整理一些行业数据。这种不是针对某个上市公司而是对于整个行业的数据,券商没有任何造假的动力和可能,都是比较翔实,来源于公开信息或者是购买的数据库资料,投资者可以放心撷取。比如钢材、有色金属、航运、地产各大券商都有行业的周报,这对长期观察和跟踪这些行业的投资者都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而把券商的策略报告中引用的货币数据、贷款规模、投资增速等作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判断基数就是好的选择。

第二,看逻辑。之所以强调要看券商策略报告或者行业报告的逻辑,是因为即使数据完全正确,但使用数据的逻辑如果出问题,那么多精准的数据也徒劳。比如我们在分析航空行业的时候,知道人民币升值对航空公司有好处,因为多数航空公司是用美元贷款来买飞机,在人民币升值周期内,拼命卖空航空股逆势而为,投资则必输无疑。

券商研究员的逻辑如果是持续的,那么可以长期跟踪,比如某个经济学家对宏观把握的特别准确,那么投资者可以对他的判断和逻辑深入地分析,如果的确自成体系,那么倒是可以好好学学。 如果在2007年年底看到一万点,而2008年看到3000点的主,那么就大可不必看了。当然只会永远看空的独立经济学家的观点也不值得推崇,显然对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缺乏了解。

第三,查动机。券商的报告写给谁看的?伴随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实力的日渐庞大,很多券商写报告都是为了迎合基金的胃口。个股推荐的报告谨慎点看,比如海通证券的叶志刚,就是典型的老鼠仓,自己和私募买完以后再推荐研究报告,而券商的策略报告,通常不会太多陷入内幕交易,因为很少涉及到个股。

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要求他们的观点不带感情色彩是不可能的。单纯的感情色彩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怕的是故意做的“虚假”报告。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不要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的判断才可信。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





附件列表

关于如何阅读研究报告.rar

大小:384.45 KB

只需: 5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如何阅读研究报告.pd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