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给出了从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郑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的,和我应该算是校友。京都大学毕业的人都很塌实,京都大学出了5个诺贝尔奖。两个化学,两个物理,和一个生物。这是每个京都大学毕业的人都引以为豪的。
据我所知,京都大学培养的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后干的都很杰出。我顶一下郑教授。
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自信。人只有了经历之后,才会自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会自信起来的。
我知道,穷人是没有尊严的。
落后,不要怕。只要我们自强和自信。
加油。。。。。。。。。。。
好象是丘成桐说的.
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
但首先要有独立的灵魂!!
从小就受到压抑的中国学生常常在大学里堕落了,而大学则应该是决定人生的关键时期。国外则相反,儿时的淘气可以被父母社会接受,但大学生却一定会被社会要求奋斗的。
我们大学生加油了!1
过来澳洲,才发现国人的地位真的很低。
在中国,我们没有一个伟大的政府。所以到了国外,被视为很三流的民族。
麻木
有新意,让人乍一听,感觉震动力蛮大,但是他细想一下,我认为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没有个定式,外国人有外国人的强项,我们要借鉴他们的长处,发展我们的国家,自然少不了爱国之心,但是我方法更加重要的哦!
这个教授根本是胡说八道,他要是管教育,中国的教育一定完蛋。
就说两点,一个英语一个引进。英语确实是工具。但是正是有了英语这个工具,一个人就能够使用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如果英语都不过关,鼠目寸光,眼界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学术界内新的成果都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还谈什么做学问。英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务语言,在商界乃至经济学界,都是通行无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居然大叫什么取消英语6级考试,把英语教育中的一些弊病归结成英语无用,这不是因噎废食,目光短浅么?!这位教授说从高中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博士,现在做了教授还说英语没有用,我看这反映了一个典型问题,一方面国内的信息闭塞,很多英语载体的信息资源国内还看不到,图书馆等信息设施不能有效发挥功能;另外一方面,反映了这个教授确实没有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不知道物理方面怎样,在经济学研究中,利用互联网和英语能够为研究提供极大便利。我在学校的时候,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说google it!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再谈引进。“凡是能够引进的,就都搞不成.......”中国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是引进的,也搞得不错。如果说引进的都不好,一棒子打死,这个话真不象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应有的态度。我搞不清他说的引进具体针对什么?引进外资、技术、企业、还是学术,不过不管哪方面都不值一驳。
这篇文章通篇看下来不知所云,除了牢骚,连一个站得住脚的观点也没有,浙大的教授如果确实如此,大概也确实进不了什么世界名校的排名。不过我不愿以偏概全,我也见过浙大的学子很有才华很有成就的,但愿这位教授只是代表他自己吧。
茅塞顿开,但能真正用着几何
哀哉
看别人优点的时候也要反省自身的不足啊,有人这样呼吁是了不起的,重要的是行动!每个人的行动,每个中国人的行动!
“经济和市场的概念来讲,越先进的东西,风险越大,有可能得到的回报就越少”
这是在鼓励我们,不用要新技术,要用旧的?这或许很经济,但是误导人呀.在一批企业中,总有一些领头人是在奉献的,他们斥巨资搞基础科学研究,其外部经济性被其它企业享用,但是它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思进取,不搞研究,不开发新技术吗?跟在别人后面是很安全,但是创新者,冒险家确实是必需的和令人尊敬的!不舍得抛弃旧技术,就得不到新技术的好处.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汉字都不会写了,可悲
这篇稿曾认真阅读过
依旧感触很深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现在学术界抄袭成风,英语是抄袭的工具,所以极为重要
严重的顶
语言果然激烈!不知现在还有几个教授会是这样!不过我并不赞成教授那段话的情绪,太激昂,更适合青年!
谁说过年长的人不能激愤?只要说的是实话就好
按你这么说,鲁迅算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 20:08:59编辑过]
确实说的一点也没错,可所有的事情都是经过才渐渐完善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想法。我们中国人走惯了中庸的路线,可到头来我们总是在徘徊,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需要一种极端。
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自信。人只有了经历之后,才会自信
我知道,穷人是没有尊严的
说得太好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