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5-5 22:18:27
推荐看中社科院经济所朱玲老师的文章,全如楼主所言的接地气文章。发了极多的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23:20:01
说得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23:45:07
版主,为什么你自己的帖子标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23:45:35
如果调研的数据是伪造的,你怎么识别?

以前的陈词烂调说,艺术来自于生活,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看看当代的王朔、冯小刚、韩寒等人,都是闭门造车的高手,你能识别得出他深入了生活没有啊?

只要智商足够高,凭借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完全可以编造出实验经济学数据和调研数据,写出让你无法识别、不留痕迹的“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6 03:10:05
       同意楼主的观点,这几年也做了些努力。当初,之所以下去调研,是因为跨专业,新的领域对我来讲是零基础。但是,接地气,不仅是对新进入研究领域的群体而言,对有所研究、有所建树的行家也应如此。
   接地气,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拿到的数据不真实问题,你如何处理?比如,你所研究的对地方的工作有影响(不利的影响),你应如何坚持和变通?等等。
   楼主提出的观点是他思考了,也有感而发,想必他会有新的作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6 06:17:43
不错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22 02:37:09
接地气  形容的太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