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497 3
2014-05-05
高校的期刊定级是高校内部资源分配,学术发展的重要依据。不仅会影响到学者个人发展也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术生态和研究方向。
高校期刊定级如何进行?提供以下几点愚见以供讨论。

1、期刊的学术偏向性和学术多元化:学术期刊有自己的学术偏向,有时候确实无法避免。但是一个学校的学术发展,一个社会对人类是社会经济规律的科研探索,不应人为遏制某些思路、观点和分析范式,应鼓励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人文社科的理论都是对现实的抽象,抽象就不可避免的忽略某些联系,单一理论发展不利于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

2、定级谁说了算?是主要领导拍板决定?还是多位领导开个小会就了事?还是应在一个学术共同体内部进行充分交流?或者邀请全国各领域的专家(注意是各领域)提供意见和参考?

3、定级的过程公开,交流充分,意见表达顺畅,才有利于一个学术共同体的团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5 10:59:10
海归院长往往只有一个导向:国际刊物;因为能力不足,因而退而求其次,《经济研究》等。

原因:知识结构狭隘、理论素养浅显,主要是通过几年的付出而掌握一些被纳入主流经济学教材的那些原理,并通过“划足买履”式的模仿而了解一些现代经济学文章的写作程序和规范
进一步的原因,在于他原来的学术背景以及随后的逆向选择行为,掌握数理更容易获得学位。

萧公权曾写道:“我知道若干中国学者在欧美大学中研读多年,只求学问,不受学位。史学名家陈寅恪先生是其中最特出的一位。真有学问的人绝不需要硕士、博士头衔去装点门面。不幸是有些留学生过于重视学位而意图巧取。他们选择学校、院系、课程,以致论文题目,多务在避难就易。他们得着了学位,但所得的学问就打了折扣。更不幸的是另有一些人在国外混了几年,回国后自称曾经某大学授予某学位。他们凭着假学位做幌子。居然在中国教育界或其他事业中混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12:51:05
经过严密论证,西瓜是圆的,这不利于运输
结论:我们迫切需要方形西瓜,以利于运输。

这就是很多经济研究者做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5 14:15:54
感觉论坛里比朱富强博士水平高的人不多,否则在批判他的时候,可以实名制地把自己的成果亮出来PK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