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5-7 06:34:28
hnu123 发表于 2014-5-7 00:37
无知的人,真是无知,没有最好的评价机制,只有适合现阶段的评价机制,我觉得岭南学院的改革就是正能量,天 ...
一个学经济学的人,说出这种昏话,无语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6:51:43
最可悲的是:
在中国的体制内的经济学界,
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只敢鹦鹉学舌;
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只乐于做二道贩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7:18:24
equ 发表于 2014-5-6 15:30
如果从引用率看,马克思至今还是保持第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这些新古典粉丝们为何不皈依马克思呢?这 ...
此楼高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7:24: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7:28:37
政策有多宽,心胸有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7:29:48
听其言语(当然,也有可能是媒体片面之词),越来越感觉到,二三流的人才在美国呆不下去了,然后一回国就呼风唤雨,还自以为是改变中国的英雄。
引用率仅仅是衡量论文质量的指标之一,可一到中国来,就成了唯一至高无上的指标。
原则上,论文的质量就只取决于论文本身。引用率等外在指标,有很多偶然因素。如果评价者没有能力评价论文的质量,这些外在指标才有参考意义。
中国的大学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视期刊等级、引用率之类的指标,是因为高校里的现状就是外行领导内行、外行评价内行,所以只能数文章、定期刊等级、统计应用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8:26:12
不错,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8:31:21
没有争议的改革是不存在的,但每项改革都得遵循和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环境而不能偏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8:46:42
一个好的改革者,一定要善于平衡各方利益,只知道拿官位压人,强行推行自己认为正确的改革,不能听取各方意见,根本就不合格。

别的不说,博弈论就没有学明白?

这一点比上财的田国强差远了,看看人家的改革,新人和老人利益兼顾得很好,那才是制度激励研究大家做出的事情。

徐信忠可能是在光华当资深副院长当得太久了,被张维迎熏得,好东西没学到,唯我独尊一手遮天的毛病学了个十足十。这下子到了岭南学院,真以为自己能一言九鼎、一句顶一万句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09:06
学术导向,现有学术领军人的思维,学术资源的配置等决定了现有推崇数量,重视数学,忽略现象的学术氛围,不是以解释现象为目标,而已在高水平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为目标,当然这两者有一定的一致性,但目标的差之毫厘,氛围就会谬以千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15:58
equ 发表于 2014-5-6 14:12
霍奇逊就写道:“要求在最主要的、英语的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全球性压力,为数学家提供了优势。如果你的 ...
思辨性经济学 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21:28
作为一个院长,不能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官僚化僵化得比土鳖还过之唯恐不及,留学没学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倒是把官大一级压死人发挥尽致,国内知识分子这种做学问的被搞行政、形式主义压得死死的局面几十年了,可有丝毫改善?海归,改变什么了?新自由主义的代言人,TG掘墓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26:08
引用率只是一个方面,要是只看引用率只能说明这个学者没啥鉴赏能力。。。经济学过于倾向数理化的趋势,本来就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中国的改革向来都是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改革是好事,但是得平衡好,这也非易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26:28
看来官员永远为自己的利益而存在的,这话一点也不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37:43
同一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论文,引用率也不相同。就像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被人们关注的程度不同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48:06
照葫芦画瓢来定规则,这样的院长谁不会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09:48:55
比蔡元培差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01:27
看看。最近关于岭南学院的帖子很多,岭南要火了。难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05:01
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09:33
学术界的诟病与恶习难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14:31
保持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18:47
发表英文论文早已经在工科称为主流趋势,而且引用率是重要的指标,评选国家科学技术奖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论文引用率。发表英文论文是提高中国学术水平、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搞文科的每天为能发个CSSCI天天唧唧歪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0:48:09
好像说的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01: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03: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05: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06: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15:33
也谈岭南学院论文定级

1、经济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似乎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探寻这种人类社会活动可能具有的规律吧。由于人类的社会性,经济活动的规律也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和时代性,所以对经济规律的探寻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历史上各个学派、各类方法的出现大概是对此的一个反映吧,很难绝对地说那种经济研究的方法是唯一完全正确的。

2、新古典+计量是当今国际(美国)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学习和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当然是应该的,实际上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中这已经成为了趋势和主流,甚至产生了一些盲目崇拜和滥用。到底它是不是唯一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可能只能由时间和实践慢慢检验吧。此时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容纳非主流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应该是必要和合理的。

3、考虑到我国经济研究中同时存在着对国际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不熟悉和滥用,同时考虑到对学术研究多样性的鼓励和保护,所以,岭南学院的评价方法改革的方向是应该肯定的,加强对符合国际主流研究的激励也是合理的,但由于目前国内对新古典+计量方法的研究似乎已经成为了潮流和主流,也有了滥用的苗头,这种激励的幅度似乎也不必过度了。相反,其他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路径已经被日益边缘化,所以在评价体系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对这些研究方法和路径给予一定的激励和保护可能更有意义吧。当然,两者的度在哪里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但简单单一的评价制度肯定是不对的。

4、以期刊等级和论文数量评价研究水平和论文水平是一种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低成本简单化的评价方法,优点当然毋庸置疑,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容易导致简单粗暴和机会主义,也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当一个国家或学科发展水平越高、越成熟,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缓解时,就越不会以它为主要评价依据。

5、目前等级化数量化的评价已经全面统治了国内学术评价领域,全国范围是否到了修正的时机较难确定,但名校的评价机制增加弹性和包容性,少一些简单粗暴性应该是可行的。当然这要求名校的决策者少一些功利性多一些理想性和长远性。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31453&page=1#pid2475149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53: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7 11:56:12
这里分析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引用率指标,但确实提醒我们不能过于崇拜它,提醒我们学术评价的体系应该多元化。
没错,学术多元化才是正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