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领导曾对我说,在现代社会只有既得利益者才有权力说改革,他提出改革才会为人信服并得到支持;而失意者谈改革,别人就会质疑他的动机。问题是,既得利益者又是不会主动改革的,这就是目前的社会困境。今日的网络语言坐实该校领导所言非虚,但作为一个学者,还是在坚持一份理想,发第3篇文章如下。
引用率真的那么重要吗?请教于岭南学院院长徐信忠
岭南学院“海归”院长徐信忠上台后根据个人偏好制定了新的学术评价体系,其中,只有300种英文刊物和《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等少数中文刊物得到重视,并成为职称晋升的依据;除此之外,在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反思性的综合性刊物上发表再多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再多的篇数,都无法获得教授晋升的资格。
当有教师呼吁学院应该容纳多元化的人才,并应该有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时,院长徐信忠的回应是:告诉我你论文的引用率是多少,只要引用率能够说服我,不管你在什么刊物上发表文章,报纸也好,著作也好,教材也好,我都可以认同。当教师继续说,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引用率是缺乏可比性的,与《经济研究》风格类似的刊物上的文章往往引用率高,而在其他综合性刊物上发展的思想性文章的引用率往往偏低,后者往往更关注转载率,因而需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徐院长则回应说:至今世界上引用率最高的是谁?是马克思,显然,好的思想同样有很高的引用率。问题是,马克思在写其著作时的引用率有多高呢?
确实,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就是思想。相应地,对一个大学来说,最为重要的也是思想。事实上,一些名校之所以迄今还经久不衰,还让学人留恋缅怀,重要原因就在于曾经有一群思想者曾经驻足于此。为此,一个大学就需要努力接纳一群思想者。问题是,思想的影响是滞后的,思想越是深远,其影响力的显现越是滞后;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够流传和传承下来。就马克思而言,他的思想因种种原因而得以流传,以致不断有人试图理解它、发展它、反驳它,从而迄今有着非常高的引用率。但是,人类社会还有大量的思想因为得不到支持和传播而消失了,要知道,95%的思想都埋没在坟墓里,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为此,大学就是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术制度,为这些思想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不是刻意地以各种借口(如暂时的引用率)来压制它。
那么,为什么院长徐信忠如此看重和推崇论文的引用率,在很大程度上,他的理念和绝大多数平庸之士一样都源于,只是看到现代西方学术中的一种表象,而对引用率指标的来源及其对学术发展的影响所知甚少。因此,这里就将这个道理仔细剖析一下,也算是给这类学人一个启蒙……http://xueshuzhongren.blog.sohu.com/30284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