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近期撰文称,当前的互联网泡沫与2000年那一幕以破裂收场的闹剧十分相似。即便急速吹大的阶段似乎已经暂停,但狂热的迹象却明确无误。
科技股再度风靡
数十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自大的心态已经无处不在,稀奇古怪的估值指标盛行,初创公司即便没有营收也依然价值不菲。就连科技迷(nerd)文化也变得时髦起来。最近这场科技股荣景与上次一样荒谬,只不过规模要小得多。
今年第一季有64家公司在美国上市,预计将赶超去年的疯狂节奏。Renaissance Capital数据显示,去年222家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55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均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
对部分企业来说,卖给巨头公司与上市同样有吸引力,甚至吸引力更大。Facebook FB.O 刚刚分别以190亿和20亿美元收购即时通讯公司WhatsApp和虚拟现实技术初创企业Oculus VR。
Facebook甚至没有试图从财务角度对收购价格作出解释。事实上也不必解释,不仅因为投资者相信创始人扎克伯格的眼光,还因为通过持有附带超级表决权的股份,他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
这种关注科技预言而非企业获利的风气似乎已经传染了硅谷以外的人。投资者、承销商以及科技大腕都在讲一种让人敬仰的专门行话,中间夹杂着MGABPPU、Hyperloop、AI singularity和super unicorns等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词汇。
人才洪流涌向科技行业
这个行业引人入胜。过去五年,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进入科技行业的比例翻了一倍多,升至18%。那里为他们的梦想提供现成的资金支持。根据咨询公司Preqin,第一季全球风险资本融资共计156亿美元,是2008年以来最高。
这个行业还具备国际风范。矽谷总是吸引全球各地充满雄心的工程师前来。许多人回到了祖国,推动了当地科技公司的发展。俄罗斯风险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就是美国民间科技公司的强大后盾。总部设在伦敦的瑞典游戏公司在美国上市。而中国的阿里巴巴在计划逾1,00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则选择了公司治理相对灵活的美国为上市地点。阿里巴巴只是中国国内互联网荣景的个例之一。
科技股泡沫进入初级阶段
虽然市场一片狂热,但科技股的泡沫比起14年前却相形见绌。科技股占比较大的Nasdaq 100指数或许已经触及了1999年以来高点,但经通胀调整后,3月录得的近期高点仍比2000年峰值要低约40%。相比之下,目前的小盘股Russell 2000指数经通胀调整后,要比Nasdaq此前高点还高上40%。科技股估值或许正在飙升,但是该行业还远远没有恢复上次互联网泡沫破裂前的雄风。
当时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10家大型企业中有六家为科技公司,而目前只有三家。1999年,微软(Microsoft) MSFT.O 市盈率(本益比)曾触及约80倍的历史高点,思科(Cisco System) CSCO.O 更是达到180倍左右。今天的科技巨头苹果 AAPL.O 和谷歌(Google) GOOGL.O 市盈率分别是13倍和26倍,相对较低。而且它们的水平并非异类,Nasdaq整体市盈率大概是20倍。
一大差异左右后市走向
这一差别就在于,1990年代末期其实是有两个泡沫。网路泡沫破灭当时吸引到更多关注,但相对于规模更大的电信产业泡沫破灭而言,只不过是个跑龙套的而已。世界通讯(WorldCom)及GlobalCrossing等电信公司卯起劲儿来投资,在美洲各地铺设光纤网络,同时在欧洲耗资1,000亿美元标购频谱。根据汤森路透数据,截至2001年的五年之内,全球电信产业借款金额高达约2万亿(兆)美元。
销售连网设备的企业赚得钵满盆满。在电信产业热潮高峰时,思科、Juniper Networks JNPR.N、朗讯(Lucent Technologies)、JDS Uniphase JDSU.O 及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在债台高筑的现实问题打压下,五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市值在15个月之内就蒸发了90%。
将时间拉回到当下,股票估值当然也会有所松动。由于初创企业的估值是以营收或者是网路访客数量做为计算基础,那我们也可以放心的假设当中有部分业者将禁不起时间的考验。但是初创企业中最热门的社群网络、软件服务、以及实业家Elon Musk所领导的公司,其规模都相对较小。2000年时思科的市值,是今日亚马逊、Facebook、Twitter、LinkedIn、Salesforce、Workday、Splunk、ServiceNow、NetSuite、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市值的总合。
此外,这波热潮并非集中在昂贵的网络基础建设,而是更大程度集中在资讯应用。这些业务成本更为低廉,谷歌及Facebook等巨头帐上满是现金,而不是债台高筑。不仅仅是因为其规模较小,同时也是因为这些公司不会有过度杠杆操作的后续效应。科技股大涨后回档,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整体下跌走势的前兆。就算这真的预示着整体股市回落,这次也将不会是科技业导致股市受到惨重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