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美利坚冒险 5月6日晚,阿里巴巴向美国SEC提交了F1文件,让这一在全球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上市案终于有了定音。随即,阿里在F1文件中所进行的公开信息披露引发国际媒体的热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律师告诉本报记者,“阿里巴巴在销售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上存在致命风险,而数据造假恰恰是多年来中概股无法摆脱的阴影,由于数据造假引发的中概股被做空,证券集体诉讼以及由此导致的巨额赔偿曾让不少赴美上市企业的命运惨不忍睹。”
“阿里一旦在美上市,阿里巴巴业务模式上与生俱有的缺陷(数据造假问题、产品责任问题)很容易成为做空者关注的对象,但是,与此同时,由于中美两国在‘审计底稿’问题上一直未成协议,这意味着美国上市公司监管委员会将无法完全审查阿里巴巴的审计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阿里无疑会成为所有这些冲突的风险漩涡。”
阿里在股权结构上的安排,让它注定只能选择美国资本市场。因为在这里,它才可以获得特定公司管理要求的豁免权,比如董事会大多数成员不需要是独立的,薪酬委员会不需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也不需要采用美国的董事和高管道德标准要求。
当然,阿里也可以申请不需要向美国其他公司那样频繁、及时地向SEC呈交报告和金融状况文件。
但所有这些,都极易让阿里受到投资人的怀疑,加上阿里上市的巨大规模,阿里很容易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毁誉参半的投资对象。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网站去年合计交易量为2,400亿美元。相比之下,EBay宣布去年除汽车之外的商品交易额为765亿美元。这样的交易量,相当于eBay Inc。的三倍,亚马逊公司的两倍多。
正因如此,华尔街分析师对阿里巴巴给出了1360亿美元至2450亿美元不等的估值预期。如果按照3013年三季度IT企业市值TOP25排行傍来看,阿里的最高市值仅仅位于苹果、GOOGLE、微软之后,超过IBM、三星电子、甲骨文和亚马逊(1428.4亿美元).
同时,阿里第一步向社会公布的募集金额为10亿美元,而投资市场预计其募资金额有可能高达200亿美元,超过此前Visa曾募集的196亿美元,创下美国IPO之最。
这样的企业,很容易会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关注对象和怀疑对象。更何况,阿里的上市,是以美国资本市场上最敏感的VIE模式进行上市,在此前数年,以VIE模式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曾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中概股被做空的浪潮。
“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对冲基金视线转移之外,其它绝大部分时间,中概股都是对冲基金关注的重要对象。”来自华尔街的风险分析师指出。
而事实上,阿里颇富创新却又备受争议的业务模式,与生俱来就带着做空者追逐的缺点。
“纵观既往报道,阿里在”数据造假“和”产品质量“问题上长期备受诟病,而数据造假或者说数据的差异化统计方式恰恰是很多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受伤离场的关键。阿里如果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妥善解决,其后续的被做空风险,以及连带而来的证券集体诉讼风险将不可避免。”不愿具名的美国律师表示。
需要说明的,美国的集体诉讼模式与中国的民事诉讼有很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点即体现在人数众多的巨额索赔方面,而在这种诉讼模式之下,律师有着先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通常以专业的嗅觉来推动类似诉讼的发生,历史上不少公司的破产即缘自此类诉讼引发的巨额索赔。
看看阿里的主营业务收入,其旗下三大网站占到了其总体营收的绝大部分。Bernstein & Co。分析师Carlos Kirjner给客户的一份报告显示,他估计淘宝和天猫网站合计在阿里巴巴集团2013财年总收入中占了85%的比例。
然而,淘宝和天猫两个平台具体的收入数据一直是一个谜,阿里在招股书中仍笼统地将天猫、淘宝和聚划算划作“中国零售市场”范畴,披露其2013年这三部分共实现了1.542万亿元的销售额。有媒体就质疑“这三块的营收实现路径截然不同,淘宝是收取广告费,天猫是交易返点和广告费,聚划算则是直接卖位置,差距如此之大的三块业务,被合并在一起,以一个总数向外公布,不知道投资者能否买账。”
来自国际投行的观点显示,“事实上,阿里所尽力掩饰的内容,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其在与投资人进行沟通时的风险引爆点。”
不仅如此,上述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阿里一旦在美引市,由于中美在“审计底稿”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美国上市公司监管委员会将无法完全审查阿里巴巴的审计数据,这可能会导致股东不信任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报告。
同时,来自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它控制着中国八成左右的电子商务市场,这意味着,阿里掌握着很多涉及中国零售市场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或者在什么时间会受到中国本土政策上的保密性限制,直接影响着这家企业在美国的透明度。
加上在美上市之后,当前缺少监管的网络零售的产品质量风险将进一步放大,当事人有可能依据美国法律以代表诉讼的方式追究阿里的产品质量责任,这也将考验阿里在产品质量上的把关能力。
来自美国律师的评价显示,“马云意识到了阿里上市所面临的国界意识、文化冲突,区域政经等问题,但其业务模式本身潜在的法律风险不知是否有所准备?投行可以帮助阿里解决掉涉及股权结构等诸多问题,但面对后续风险,阿里一旦成为上述问题的风险漩涡,阿里是否已有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