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投行专版
1458 1
2014-05-10
欧洲、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央行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均采行不同的政策模式。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极度不愿转换政策方向。

欧洲央行周四再次拒绝透过大规模刺激措施来回应通缩迹象。而在同一天,英国央行也按兵不动,忽视房市泡沫和强劲经济成长的种种证据。

美联储(FED)主席耶伦周三找到了无须加快紧缩政策脚步的理由,也就是房市表现相对疲弱。此外,日本央行则决心维持足够具刺激性的政策,回应因消费税上调可能造成的需求放缓。

延续既定政策或许是种下意识的倾向。然而,货币当局仍能提出或许有些牵强但仍算有力的经济论据予以支持。当前的金融、经济、政治和货币情况相当脆弱,因此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造成重大冲击。没有人真的了解各个因素会如何相互影响。

金融危机及后续的深度衰退,使得央行先前简单行为模式的专业性信用扫地。在此之前,央行官员高谈阔论“反应机制”,即失业率或通胀率某种程度的改变,会自然推动政策进行既定的适当调整。但实际上,货币政策并非机械式的反应过程,而更像是在各种因素中取得平衡的特技表演。

所有央行官员都会担心,若利率或货币政策调整过快,仍在修复中的金融体系可能崩溃。金融资产估值扬升会让每个人都感到紧张;日本情况则刚好相反,物价下滑才更让人担忧。

欧洲央行也得担心抱持国家主义的德国官员,以及不理性的主权债交易商。美联储除了自身已承诺不急于紧缩政策外,还得面对糟糕的房屋融资体系。而英国央行则对房市泡沫破灭可能造成衰退的风险心知肚明。

若各央行拥有一个深具信心的操作模式,央行官员或许会更为果敢。但他们就像半夜迷路的登山客,在等待黎明到来之际,最好的做法就是留在原地不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0 20:57:11
闷声放大屁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