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4 2
2014-05-11
马蔚华《我看互联网金融》 招商银行前行长 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

《债券俱乐部》出品


5月10日,永隆银行董事长,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清华五道口论坛发表演讲,他表示,银行应该看到互联网的挑战,它正在把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


-----------------演讲实录-----------------


虽然我不当行长了,到哪个论坛,媒体和同学问的问题基本都是互联网金融。我本来是当壹基金的理事长,慈善公益的事儿,结果没人问。


现在互联网金融热度很高,尤其在学校和媒体这儿,我经常给企业家讲,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他们关心的好象不是互联网金融,他们关心的是怎样得到低成本的融资和怎样能顺利的上市。


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银行用互联网形式做业务,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对立。我们经常说“颠覆性的创新”。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包括,小米手机,叫“屌丝逆袭”,还有特斯拉,叫“跨业打劫”,这个确实有颠覆性。


但是,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我认为应该叫优势互动,相辅相成,而不是颠覆。银行和互联网相互都有挑战,这个挑战对双方进一步发展都有利。


传统的银行用互联网做业务,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用算盘和纸质账本,后来才开始用计算机。现在有些银行用互联网搭建商务平台,可能他觉得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我们金融也可以做互联网。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也是由来以久。80年代的时候。比尔·盖茨当时就想,银行有两大功能,一个是融资中介,一个是支付平台;既然银行的IT设备都是微软租给它们的,为什么微软不能做银行?


比尔·盖茨很早就想通过软件取代银行的支付业务,后来银行游说美联储没让他成功。比尔盖茨当时放下一句话,说你们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要灭绝的恐龙。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网络替代率都超过80%。招商银行做零售业务网上的替代率超过90%。90年代,当时的支付网关是靠第三方支付,后来有了银联以后,这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消失了,然后2004年开始有了支付宝。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为什么到现在能够风生水起这么热?首先是大的生态环境,做金融也有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就是我们使用互联网的网民越来越多。十年前我们只有五千万,现在六亿多,网络的普及率从10年前的4%,现在46%,增加了十倍。所以,互联网的普及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就有物种的出现,我觉得互联网的进取精神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传统银行把资源都投入到最能给它带来效益的那个金字塔尖上去了,专注于长尾的头部,却忽视了那些零星的碎片,频繁发生的小众的,也就是在弱势群体的空间里,由于你忽视,有了金融生态以后,它就应运而生。


所以,首先是第三方支付,在你服务不到的地方应运而生,它适应了这些小型的零片,然后到一定程度,比如支付宝搞了七年,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阿里小贷认为通过这些交易数据,我可以判断客户的风险,完全可以用互联网做信贷。接着就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而且这些客户和互联网的黏度增加,他要在这个基础上的产品同样可以生效。他一步步进入了整个金融领域。


这些互联网企业他们流量变现最开始主要是门户网站搜索,还有社区平台,靠广告这些流量变现,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流量变现光是这个还不够,这些沉下来的流量还可以有更大的用处。

他们就发现金融一是盈利比较高,二是比较标准化。他们就把互联网这些流量和金融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产生了这么多的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学习的。


再有,他们也赶上了由于新生事物监管的空白,监管当局对新生事物也是采取一种扶植和容忍的态度,发展到一定时期因势利导,才能建立制度,才能规范,才能防范风险。


所以,这样就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别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当然,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对传统的银行原来的一统天下确实有很大的挑战。


一是职能端,传统银行的业务首先是支付,第三方支付每年百分之百的增长,现在已经快五万亿了。


二是融资,互联网融资,P2P,还有网上信贷。


三是理财财富的管理,余额宝这种财富也对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是负债端,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


由于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是管制的,但是银行体系外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余额宝的利率有人说收益率是6%,活期存款是3.5%,谁都愿意去余额宝。对银行的负债是个比较大的冲击,银行又用协议存款的价格把它买过来,银行也觉得这个事儿很窝囊。


这些所有的表现最后到盈利上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现在影响不大。所以,过去可能我们把这些直观的挑战,这些脱媒、份额的侵占我们看的比较重,实际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他们形成的份额还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我们看到在将来按照未来的观点,我们说像Facebook它有九亿多实名制的客户,如果按照现在分析的话,有搜索引擎,有云计算,有征信体系,有移动终端,这九亿多实名制的客户,有资金供给的,有资金需求的,可以在网上直接就完成了供需的平衡,因为它可以实时定价,可以在终端完成,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我想在可以看到的未来还很遥远。


所以,我们银行看到互联网对我们的挑战,在这些份额上现在还不是令我们感到很危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对互联网的认识要超出现在这些业务层面的,这几点我们应该特别感到对我们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第一,因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发生。


它这个模式的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完成已经离开了银行的账户,实际上它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们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我觉得这是我们首先感到危险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它可能是最危险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


比如柜台、客户经理介绍,它是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样互联网金融就进入了消费者日常的生活。


现在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应用场景化,就是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应用跟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以场景为出发点,把用户的需求改变成为他们很有趣的,很有吸引力的这种方式。比如腾讯的抢红包,背后实际上是绑定信用卡账户。


所以,它这种场景化的营销就使客户体验大大增强,这就远远比银行的柜台和客户经理的介绍更能使客户的黏度增加,这个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三,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是互通互联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它这种开放性就使客户和我们的银行能够直接的进行交流。


我们过去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为什么现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众筹、众建、众创,这个平台是开放的,银行跟客户同时可以设计产品,可以同时开发产品。所以,这样的话就使他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这比银行封闭的产品再去营销市场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传统银行应该看到的。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能我们觉得它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


传统的银行,对1块钱绝对不会理财,互联网就把1块钱的这些零星的集中到一起,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团购吧。但是它就满足了这些普惠金融的需要。


所以,它能更得到社会广泛的大家的拥戴。我觉得我们现实的份额的分流,现在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但是这几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商业模式给你带来的挑战却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深思的。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在这个方面受到启发。


我们特别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和我们传统的金融,现在是各有特点,传统银行的优势是资金的优势,是经验的优势,尤其是风险管理,是渠道的优势,而互联网金融他们是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能够用大数据和后发优势,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


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道理,不要过多的把对方看成敌人,应该看成是一个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互联网虽然在虚拟的空间能够拉近距离,但是它不能带来人性化的一些关怀,虽然能产生海量的数据,但是目前还不能提供综合化的服务。


所以,我们做传统银行的我们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迎接挑战,所以,我的观点,传统银行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优势互补,这个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使我们的金融服务面更加扩大,我想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谢谢。(搜狐财经)




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演讲实录专辑》,欢迎订阅

债券俱乐部微信号:ChinaBondClub

----------------------------------------------------

债券俱乐部,由金融专业人士组成,至今7年历史,拥有慈善基金和年度酒会

每天发布宏观经济、资产管理、固定收益的最新消息;定期举办金融沙龙、组织同业交流

我们相信,金融的天职,是终身的阅读、交流、思考!


[扫一扫]

债券俱乐部300X300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4 21:34:33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5 09:29:35
谢谢楼主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