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601 0
2014-05-11

动辄千亿元左右规模的补贴成为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一道另类风景线,无论补贴的公允与否,对于投资者而言,补贴之下的上市公司业绩被覆盖上了一层面纱,也增加了客观判断的难度。

截至2014年4月10日,A股共有155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3年年报,其中1377家获得ZF补贴,合计金额超过770亿元。我们预计,这一规模随着后续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必然将继续放大,接近甚至超过千亿元规模并不让人意外。

数据显示,2012年2537家上市公司中,有2387家获得ZF补贴,占比高达94%,累计补助金额约为1070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ZF补贴几乎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中都存在,更有甚者,补贴还成为一些即将退市的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ZF补助,是指企业从ZF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ZF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而中国目前主要的ZF补助形式包括:财政贴息、研究开发补贴、政策性补贴。ZF补助是一种ZF行为,具有利益与专向性,体现了各级ZF的意志。

我们并不否认ZF补助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在许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适当的ZF补助政策所带来的对经济发展的激励或者限制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新兴产业。

但在需要完全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如果ZF的补助政策覆盖面过宽,显然是不适当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A股上市公司已经接近三千家,基本覆盖了所有行业,能够有效的反映中国经济的方向和特征。对于这样的市场,如果说ZF补助的覆盖面高达90%以上,显然无法体现出补助政策的导向性,自然谈不上过多的意义。

仔细分析A股公司具体的补助情况可以发现,除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两家“特殊”央企以及一些行业补助之外,一些高污染与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得到了ZF性补贴,这类补助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引起外界的质疑。

另外,地方ZF对当地上市公司的补贴规模也不在少数,我们认为,这类补贴出台的意义显然是地方ZF对于地方利益的保护高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数库的统计就显示,由于地方ZF的补助,23家有退市风险的*ST公司“保壳”成功。

不过,我们认为纯粹为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地方ZF行为并不可取。资深市场研究人士肖玉航就撰文指出,上市公司是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而其运营应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尽管A股市场的监管部门多次重申退市制度,但如果以如此之高规模的财政补贴,那么一些原本应通过市场机制淘汰的公司,则受到外力或非公平机制的影响而难以退市。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财政补贴很少见,其退市与竞争胜出完全是市场机制所左右。统计显示,自1995年至2012年,纽交所共有3000家左右公司退市,纳斯达克共有8000家左右公司退市,数量相当可观。

我们认为,真正能够实现“有进有出”的资本市场才是能够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如果ZF补助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不仅仅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更会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