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561 3
2014-05-16


导读:高考,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的考试,它的结果,不仅决定着以后的人生,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六月,2014年的高考还没开始,但是高考的紧张氛围即使家中无考生也能感受的到。邻居家、朋友家、同事家、亲戚家,总有一家的孩子正在面临着这个人生中第一次的重大转折。朋友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不再是“吃了么”?而是“孩子复习的怎么样?”大概半个月后,这句寒暄的话变成“孩子考得怎么样?”,最后是“考上了么?”不得不说,上世纪30年代后的每个人这一生都会至少经历两次高考,一次是自己的,一次是孩子的。第一次百感交集,第二次备受煎熬。高考,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的考试,它的结果,不仅决定着以后的人生,也传承了一代代人的记忆。

  曾经分别听家里的祖辈、父辈讲述过他们的高考,从五六十年代到自己经历的21世纪高考,六十多年的新中国历程,伴随着几十年的高考。从五十年代的一切服从国家,到现在的警车开道全家上阵自主填报志愿,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多次的改革,高考唯一没改变的,是给考生的那种浓烈的肃穆和紧张感,手中的纸笔,握住的是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平时多么自由的对待自己,也没办法在这个考场中把这场考试当做玩笑。而高考又带着浓重的时代气息,贯穿着学习生涯的始终。

  儿时记得最清楚的事,竟是听祖辈讲述在高射炮声和防空警报声中温习功课准备高考,我睁着圆圆的双眼,咬着甜甜的脆枣,听着祖辈饿着肚子,一边背书一边还要跟饿的咕咕叫的肚子“做斗争”的故事,感到无比的新奇和鲜活。之后偶尔听到父辈讲起七十年代参加高考,在废品回收站里找到复习资料,大家一起挤爆图书馆的故事,比起饿肚子看书备考,我更喜欢父辈形容的热火朝天的备考情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年轻人们,通通重新回到知识的海洋,回到教室里,做那个年纪最该做的事情,贪婪的吸收书本的营养,不仅仅为了转变命运,更为了弥补精神上的贫瘠。

  如今还被父母津津乐道是当年父亲参加高考的深刻印象,父母亲高考都是1977年,父亲复习了15天,母亲复习了7天,我在惊讶于时间匆忙的同时,也感慨高考原来可以这么考。11月,年少的父亲带着对天津南开的美好向往坐在了考场里,当时监考老师发考卷都是扣过来发,A面B面,B面向上,已经连着几天吃不饱的父亲拿过考卷就做,数学,题目不多,全是大题。父亲一边做题,一边感慨高考数学的难度,全是高深的难题,好不容易在考试结束前十分钟完成了答题,听监考老师说:“做好的同学请把卷子扣过来。”父亲自信的一扣,赫然发现A面原来也是有题的!简单而大量的选择题!寒冷的天气,父亲一身冷汗。可想而知,十分钟的A面答案,直接敲碎了父亲的“南开梦”。

  上学后我还听母亲把这件事当做趣闻讲给我听,甚至一度在我高考的前夕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检查答卷的正反面,不要像父亲当年一样,父亲总在一旁笑呵呵的应和。许多年后我回想起当时,也许父亲心中对高考的这种遗憾,是当时的我无法理解的,我也无法想象,当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发现空白的考卷时的那种焦虑,那种无法承受的梦想破碎的苦痛,又是拖着怎样沉重的脚步走出考场。

  等到上了初中,父母开始在耳边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可以包分配,考得好,就有好工作,一生衣食无忧。十三四岁的年纪,能对衣食无忧这四字有多少理解?于是还是日日散漫。浑浑噩噩过了三年,升了高中,次次经过高年级的楼层,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身前背后的黑板上都有大白字进行着高考倒计时,总给人以生命倒数的错觉,不自觉的放轻脚步,唯恐打扰了里面莘莘学子的苦读,踮着脚一直走到楼道尽头,才一路小跑蹬蹬蹬下楼,楼下一片喧嚣,放松的长嘘一口气,心中才如释重负。

  可是无论多不愿意,时间不会等你,终于我自己也到了坐在这个教学楼里最高的楼层的年级,也面对着高考倒数,沉重的透不过气,背书背到闭上眼也是一行行的英语单词和一道道的选择题,红笔批示的对勾和红叉一遍遍在眼前晃动,趴下睡觉的时候想的都是别人是否还在点灯苦读,睡了一秒是否成绩排名就退后了一位,那种压力至今是我体会到的最沉重的,那段时期也是我人生中经历的最漫长最压抑的时期,我一直用掉了大学的四年,才摆脱了经常梦到高考的各种噩梦。

  毕业以后,每年火热七月的不变话题都是高考,在这个最炎热的季节,明晃晃的太阳烤的地上滚烫,树上的知了叫的人心烦,全国所有的高三学生,就在这个最燥热的月份迎接人生的第一份重要考卷。好在后来高考改革,将考试时间从七月改到的六月,中国的各项改革,大概这是唯一一个没有争议也没有反对声的,中国的改革制定者都有子女,都有考生,推己及人,还有一丝清凉的六月高考终于结束了学子们“夏练三九冬练三伏”之后还要在三伏“受审”的痛苦一刀。

  马上即将迎来六月,不知道如今高三的学生,是已经进入到了“查缺补漏的”阶段,还是仍在考前冲刺中,或许都该放下负担,任自己尽量放松,迎接这特殊的时刻,迎接这个特殊的日子,沿着祖辈父辈曾经体会过的路,听着他们的高考故事和经验,完成独属于自己的高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

刘晓茁高校教师,评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16 20:47:19
Thank you for the emotional topic.
Everyone experienced may have durable memory about it.
A journey full of endeavor, frustration, uncertainty and happiness.

Burning your midnight oil, keeping your academic balance and staying calm at the most critical moment in your life etc.  

As you might imagine, preparing for and taking the gaokao is a grueling ordeal, and students are under huge amounts of pressure from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do well. The final year of high school, especially, is often focused intensely on preparation for the exam, and it isn’t unheard of for parents to go so far as quitting their own jobs to help their children study during this year. This pressure has even been linked to some cases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e amongst Chinese teens, especially those who perform poorly on the exam.

Things changed now.
We are glad to see the improvement.
We also happy to observe tha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turn their dreams into realities.
Keeping working hard guys.
Thank you for the impressive reminder.
I do appreciate i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6 22:03:43
    在大学生待遇天差地别的中国,整个世界,高考可以算作一次生命进化的历程,而大学则是雏鹰学会飞翔,羔羊学会奔跑,雏虎学会捕猎。只是,你是鹰,羊,虎,在高考决定的。至于以后的蜕变,谁也说不准,但之前,由高考决定。有时也会想,若是当时再加一把力,如今会不会有所不同。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只能说,从头再来,还有机会,只是,落后却毋庸置疑了。
愿千万高考学子,珍视,重视,竭尽全力!人生不重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6 23:2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