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首发门槛降低 创业板推出四年半后迎来重大改革。证监会 5月16日宣布,创业板IPO办法将取消盈利持续增长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九大行业。同时,创业板再融资办法也同步出炉,突出小额、快速、灵活的特点。分析认为,创业板首发门槛降低,意味着企业更容易上市,创业板供给将猛增,从而冲击整个创业板估值体系,“物以稀为贵”的创业板也许一去不复返,而放行再融资相当于给创业板公司创造了一个圈钱的机会。
创业板首发取消盈利持续增长要求
周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创业板首发办法的修订和再融资办法制定工作已经结束,5月16日正式对外发布,两个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证监会当日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适当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要求;二是简化其他发行条件,强化信息披露约束;三是全面落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新股发行体制意见的要求。此次改革重点还包括:扩大创业板的覆盖面,不再局限于九大行业;强化IPO信息披露要求,加强风险揭示;完善并购机制,通过并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不允许借壳等。
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方面,创业板再融资办法中设置简明统一发行条件,推出小额定向发行机制,支持上市公司特定范围自行销售非公开发行股份,强化再融资责任意识。此次确定的小额、快速、灵活三项原则,实际上最早是深交所针对中小企业板提出的。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小额再融资可以一次审批多次发行,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如果针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小额定向融资,将可以由企业自主发行,不需要券商保荐和承销。
降低首发门槛创业板估值受冲击
创业板IPO门槛降低、再融资放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也将彻底改变创业板的生态,证监会的密集新政将给创业板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分析认为,在放宽财务准入指标后,更多企业变得容易上市了,创业板供给将猛增,从而冲击整个创业板估值体系,“物以稀为贵”的创业板或将一去不复返。昨日,创业板指表现萎靡,盘中大幅杀跌,触及1200点重要关口,报收1226.47点,跌2.19%,创出今年以来的新低。
中信证券策略团队发布快评称,这意味着未来创业板股权融资将加速,同时意味着IPO即将开闸,短期来看不利于创业板。有投行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降低门槛后企业上市整体难度会下降,随着上市公司供给的增加,相关退市机制一定要严格执行,只有真正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引入的源头活水才能带来正能量。
对于创业板再融资新政,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指出,当年IPO因为三高问题导致创业板超募现象严重,部分公司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开启再融资相当于为部分创业板公司创造了一个圈钱的机会,再融资对股价的影响要看其募资投向的项目收益,如果能超过融资成本,那对公司是利好,反之则是利空。
姚刚 :五大方面推动券商创新
除了创业板降低首发门槛和放行再融资外,昨日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还有券商创新大会。
5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创新大会上提出,券商创新要服务实体经济,切记防范风险。证监会具体将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放宽行业准入,鼓励市场竞争。自券商综合治理之后,监管层一直没有新批过牌照,这显然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证监会将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员等各类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出资设立证券经营机构;支持证券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控股、参股,形成内外资、国民营并存的有市场活力的行业格局。二是实施业务牌照管理,探索功能监管。这是证监会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支持证券公司、基金、期货公司交叉持牌。比如,证券公司未来可以申请基金牌照,基金申请证券牌照,而无须设立子公司。三是拓展基础功能,推进全面创新。目前券商在销售、交易、资产托管、支付等行业基础功能上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规模小,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拓展证券经营机构基础功能部分。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实力。随着创新业务的发展,证券公司对资金需要也大增,这就是券商为何着急上市的原因。因此,扩充资金对扩大创新业务规模十分迫切。五是实施双向开放,加快国际化进程。之前,连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沪港通试点已经启动。姚刚表示,还会根据市场需要,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
业界认为,上述定调将成为券商下一步创新的指导性文件,为券商未来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