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386 1
2014-05-21
“出生率”新低“死亡率”新高:对冲基金触冰  明星交易员出走投行、另起炉灶成立对冲基金的故事越来越少。
  “新基金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创造好的业绩来吸引投资人,另一方面要提供综合的、机构性基础设施、有竞争力的费率,并吸引必需的雇员来扩充规模。”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总裁Kenneth J.Heinz说。
  HFR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截至去年底,整个对冲基金行业规模达到2.62万亿美元的最高水平,但去年新成立的对冲基金数量却是三年来的最低水平。去年,共有1060家新对冲基金成立,仅略高于最低的2009年——当时有935家新基金成立。
  而倒闭数量则上升至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去年共有904家对冲基金倒闭。2008年曾是对冲基金倒闭最多的年份,当时全球有1471家对冲基金倒闭。
  “机构投资者一般都需要看到一段时期内的业绩表现才会决定投资。”先策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先策”)合伙人张健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张健生原本是苏格兰皇家银行亚洲交易部主管,此前曾担任所罗门兄弟、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在日本、美国及亚太区交易部门的高管,但即便如此,机构投资者提出的要求也并未降低。
  中后台的要求
  “过去三、四年以来,新成立对冲基金面临两方面的困难,第一就是监管方面,尤其是金融海啸之后,监管上对基金基础设施平台的要求比以前高出很多。”张健生表示,过去二三个人就可以设立一个基金,但现在,从一开始就要求基金具备完善的中后台支持,要求几乎与一个大公司差不多。
  金融危机后,多德·弗兰克法案和欧洲另类基金经理指导(AIFMD)都对对冲基金的合规和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对冲基金经理及其服务提供商必须考虑满足新监管要求的技术、运营和基础设施,例如,要求对冲基金必须雇用一个合规主管,还要加强风险控制。
  在香港,对冲基金要获得香港证监会发放的第九类(资产管理活动)牌照,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合规和管理人才的要求。
  “投资者也是一样,过去并不认为新成立的基金也需要具备那么多中后台设施,但金融海啸之后,投资者对新成立的或者小规模的基金没那么多信心,新成立的基金在起步阶段就面临比以前更困难的环境。”张健生坦言,对其而言,选择与日本先策合作其中原因之一,也是希望借助其在日本已经完备的中后台在香港营运对冲基金。
  先策香港今年4月初拿到牌照,张健生透露,目前对冲基金的运作刚刚起步,正在考虑筹集资金、建立法体和文档,以及确定合作券商等等。该对冲基金的主要策略为在日本和亚太区利用衍生工具来掌握不同的投资机会。交易工具包括股票、外汇、期货 、期权、掉期等等。
  “开始不需要很大的规模就可以。”张健生并未透露基金的计划融资规模,他表示希望半年或一年后就可以做出业绩,吸引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
  期待内地开放
  “两边的发展我们都在期待,一边是海外基金能够做内地市场,一边是内地基金可以来海外市场。”张健生坦言,现在有不少内地基金想要投资海外市场,同时海外投资者也对内地市场充满兴趣。虽然理论上两边都做到,但投资渠道上仍然有点具体的困难。
  在亚洲,香港和新加坡是对冲基金最为活跃的地区,完善的法律 、监管环境,低税负和大量的人才令这两个地方吸引了不少对冲基金。
  “香港和新加坡的弱点在于本地市场不大,但长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很长,所以能够在这里交易全球各地的产品。内地的长处在于本土市场已经很大。”张健生认为,但内地对冲基金的发展仍需时日,一个客观因素是法律环境和税负都不如香港和新加坡。
  另一方面,内地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工具和规模的限制。“对冲基金一定需要有多元化的对冲和衍生工具,内地虽然已经有一些工具,但流动性还不大,随着流量增加,相信内地对冲基金也会自然发展很快。”张健生指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5-21 10:01:25
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